硖石城
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淮河两岸硖石山上。《水经·淮水注》: “淮水又北径山硖中,谓之硖石。对岸山上结二城,以防津要。” 即此。
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淮河两岸硖石山上。《水经·淮水注》: “淮水又北径山硖中,谓之硖石。对岸山上结二城,以防津要。” 即此。
1943年日伪改太原县置,属雁门道。治晋源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复名太原县。
北宋置,属河州。当在今甘肃临夏县境。
南宋嘉定中置,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三十里。后又置沙角巡司于此。南宋嘉定中置,在今广东省南雄市东北。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0兴文县:石头大寨“在县西南,亦都掌蛮寨也。正德十年,蛮部葛魁种普法恶等作乱,诏抚臣马昊等讨之。昊遣兵分道,东从珙县,西从筠连,南自乌蒙东川进讨,攻取老虎、牡猪、岩
在今山东长清县南四十里。《金史·宣宗纪》: 兴定四年 (1220),“八月戊午朔,严实、成江、王赟据济南,山东招抚高居实遣人招严实于青崖砦,获其款以闻”。《方舆纪要》 卷31长清县: 青崖山 “冈峦绵
①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北曹村镇。旧属萧县。清同治 《徐州府志》 萧县境图: 东南有曹家村圩,为往来要冲。②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北十五里。即明之曹得墓。《清一统志·济南府三》: “得本山西怀仁县人,永乐中以都督
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改淮宁军置,治所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贞元十四年(798)改名彰义军。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年)以淮宁军节度使改置,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贞元十四年(798年)
唐东都洛阳的粮仓。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皇城外的东北方。初为隋含嘉城,唐初改置为含嘉仓。面积约45万平方米。仓窖约四百多个。大者可储粮一万四千多石,小者亦可储六千多石。唐杜佑《通典·食货》 卷12: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 北魏置颍川郡 (又称南颍川郡) 于此。《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东南径奇城西北, 今南颍川郡治。”
在今浙江兰溪市东。《方舆纪要》卷93兰溪县:灵湖在“县东十九里。长二里,广五十丈,中有泉穴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