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山
在今广东广宁县城北。《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广宁县: 福星山 “在县治北。圆秀如覆釜,城跨其上”。
在今广东广宁县城北。《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广宁县: 福星山 “在县治北。圆秀如覆釜,城跨其上”。
在今福建晋江市北。《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晋江县: 清洋陂 “在府南。陂八十有二,洋陂最大,邑南诸洋俱受溉焉。自烟浦而西,水之小者为溪,大者为浦,溪浦分流之际,则筑土为陂,以溉溪旁之田。自南安县之九
一名沃干岭。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五十里。《三国志·魏书·陈泰传》:正元二年(255),姜维围王经于狄道,陈泰率军救之。“凉州军从金城南至沃干坂。泰与经共密期,当共向其还路,维等闻之,遂遁。城中将士得出”。
①春秋陈邑。在今河南淮阳县北。《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传曰:“防,邑也;邛,丘也。”《续汉书·郡国志》:陈国陈县注引《博物记》:“邛地在县北, 防亭在焉。”②春秋时莒邑,后入
①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1零陵县:龙洞“唐末里人唐世旻居此,团聚乡兵,保固里闾处也”。②即今大龙洞。在今云南昭通市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72乌蒙府:龙洞河“在府东北三十里。源出小
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四祖寺岩泉溪上。《清一统志·黄州府二》:灵涧桥“在黄梅县西三十里四祖寺前,上镌碧玉流三字,唐柳公权书”。为元至正十年(1350)建,为石砌单孔桥。崖壁有元、明、清诗文题刻。
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郑庄乡。《清一统志·泽州府》 “曲堤渡” 条下: 郑庄渡 “在县东五十里”。
一名文旗山。在今福建政和县北。明嘉靖《建宁府志》 卷3 《山川》 政和县: 黄熊山 “在县治之北,县主山也。相传山尝有黄熊见,故名。堪舆家谓此山形如展旗,而无剑戟森布,非武也,特文人之旗耳,故又名曰文
元末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西北余庆司(敖溪镇)。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余庆长官司。元末置,治今贵州省余庆县西北敖溪镇。属播州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为余庆长官司。
在今甘肃岷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0岷州卫:冷落山,“盛夏阴晦即雨雪,因名。今有冷落山寨,为官军戍守处”。
古浙江的别名。《汉书·地理志》 丹阳郡黝县: “渐江水出南蛮夷中,东入海。” 《说文》作渐水,释同 《汉志》。《水经》 有 “渐江水” 专条,云: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余杭,东入于海。” 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