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熙府军民宣抚司
蒙古至元四年 (1267) 置,治所在绍熙府 (今四川荣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荣县、仁寿以东,安岳、大足以西沱江中游地区。六年(1269) 废。
蒙古至元四年 (1267) 置,治所在绍熙府 (今四川荣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荣县、仁寿以东,安岳、大足以西沱江中游地区。六年(1269) 废。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元江府。治所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他郎”系傣语“哈南”的音译,意即岔河或金岩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属普洱府。1913年废为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置,治今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吴新都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始新县 (今浙江淳安县西北新安江北岸,现已没入千岛湖)。辖境相当今安徽黄山市大部、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等县及江西婺源、浙江淳安县地。隋开
①即今广东从化市西南太平镇,南与广州市交界。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从化县有“太平场墟”。②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大坪村。清雍正八年(1730)移罗苛巡司驻此,改名西山巡司。③俗名窑子坝。即今四川双流县东
在今江西定南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定南县:九洲河在“县(治今老城镇)东北百里。会高砂、横江、下历、杨梅诸水,流入广东龙川县境。中有廉子、曲滩、鹅叫三滩。滨河有猪婆岩。皆峻险”。
①唐南诏置,属建昌府(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后废。元至元十七年(1280)复置,属建昌路。《元史·地理志》:“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后废。②元至
亦名阿城。秦代建筑,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三十里阿房村一带。《史记·秦始皇本纪》:“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81麻阳县: 龚溪 “源出西晃山,东北流入辰溪县界……流入锦水”。
亦名汀流河镇。即今河北乐亭县西北二十五里汀流河镇。《清一统志·永平府二》: 淀流河集 “即古新安镇”。
亦名闼门池、龙潭、温凉泊、天池。即今吉林抚松县东南、安图县西南之白头山天池。为中朝两国界湖。《清一统志·吉林》: “图门,国语万数也。” 意为万水之源。松花江发源于此。古湖名。即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
南朝宋侨置,属南豫州新蔡郡。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南齐复为苞信县。古县名。南朝宋侨置,治今河南省商城县西。属新蔡郡。梁改名苞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