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陵
即营陵。春秋杞国都。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春秋》: 僖公十四年 (前646),“诸侯城缘陵”。杜注: “缘陵,杞邑。辟淮夷,迁都于缘陵。” 西汉置营陵县。《汉书·地理志》 北海郡营陵注: 薛瓒曰,“营陵,春秋谓之缘陵”。
古邑名。春秋杞邑,后杞国徙都于此。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春秋》僖公十四年(前646年):辟淮夷,“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即此。
即营陵。春秋杞国都。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春秋》: 僖公十四年 (前646),“诸侯城缘陵”。杜注: “缘陵,杞邑。辟淮夷,迁都于缘陵。” 西汉置营陵县。《汉书·地理志》 北海郡营陵注: 薛瓒曰,“营陵,春秋谓之缘陵”。
古邑名。春秋杞邑,后杞国徙都于此。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春秋》僖公十四年(前646年):辟淮夷,“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即此。
明成化四年(1468)置,属永宁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南大坝镇。以太平川为名。后废。
唐乾封元年 (666) 改谷阳县置,属亳州。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载初元年 (689) 改为仙源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真源县。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 改为卫真县。古县名。唐乾封元年(666
明置,属遵化县。为长城关隘之一。在今河北遵化市北二十里罗文峪。《方舆纪要》 卷11遵化县: 罗文峪关,“马兰峪东第十四关口”。清设把总驻防。
即今浙江宁波市东梅山岛与穿山半岛间之梅山港。《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庐江河” 条下: “又梅山港, 在霩所西十里, 亦自崎头海洋西北流,经大嵩所,通于海。港口有梅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三十里黄山乡梁庄村,濒临杭州湾。《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梁庄寨在县东北。嘉靖中,倭贼每于此登犯。” 嘉靖四十年 (1561) 移乍浦巡司于此。
①在今云南保山市东,保山坝子东缘。《元混一方舆胜览》 永昌府: 哀牢山 “孤峰状如坐人,有二穴,水出其中,土人以水之盈涸 卜岁丰俭”。《明一统志》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哀牢山 “在司城东二十里。
在今山西阳城县南。1942—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南县治此。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东北一里。《方舆纪要》卷77沔阳州:汉津驿在“州城东北一里。驿前有江北渡,东接汉阳,西接潜江、景陵,为一州之津要”。
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一说另有嵩丘山。晋潘岳 《怀旧赋》: “前瞻太室,傍眺嵩山。”李善注引 《河南郡图经》 曰: “嵩丘在县西南十五里。”
战国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顷襄王十八年 (前281),楚人说王曰: “楚之故地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郦zhí) 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北。《史记·楚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