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考城县

考城县

①东汉章帝时改甾县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西晋初废,后复置,属济阴郡。北魏徙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复置,属宋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属曹州。五代梁开平元年(907)改为戴邑县。后唐同光二年(924)改为考城县,属汴州。后晋属开封府。金属睢州。明正统二年(1437)徙治今民权县东北四十三里北关镇。清属卫辉府,徙治今兰考县东北堌阳(旧考城)。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54年与兰封县合并,改为兰考县。

②东晋义熙中侨置,属盱眙郡。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南五十里古城乡。隋初废入盱眙县。


古旧县名。东汉章帝改甾县置,治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属陈留郡。西晋太康初省,寻复置。属济阴郡。北魏改为考阳县,为北梁郡治。北齐天保中改置成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为考城县。移治今民权县西南。属梁郡。唐属曹州。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改名戴邑县;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复旧名,属开封府。金属曹州,正隆中改属睢州。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徙治今民权县东北葛村北。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徙治今兰考县北堌阳镇(旧考城),属卫辉府。1936年曾与兰封县合并,改设东仁县,同年复旧。1954年与兰封县合并,改设兰考县。


猜你喜欢

  • 登埂

    即今云南泸水县南十八里登埂。清乾隆时登土千总驻守。傣语 “登” 为地方,“埂” 为江湾,以地处江湾而得名。

  • 石屏县

    1913年改石屏州置,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石屏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积 3090 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异龙镇。

  • 勇士县

    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官营上堡子城。东汉永平十七年 (74) 改属汉阳郡。西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榆中县北。属天水郡。东汉属汉阳郡。末年废。《资治通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

  • 新州场

    原名毋敛坝。即今贵州正安县北六十里新州镇。明万历四十八年 (1620) 真安州由今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旧城迁治于此。为与旧城相对应,故名新州。南明永历四年 (1650) 州治迁古凤山麓 (今凤仪镇

  • 唐山市

    1938年改唐山镇置,属河北省。治所即今唐山市。在河北省东部,南临渤海,邻接天津市。面积 1.35 万平方千米(市辖区802平方千米)。人口706万(市辖区294.9万)。辖路北、路南、古冶、开平、丰

  • 布禳

    藏语译称异名。今西藏阿里地区南部。古为羊同国属,公元7世纪前期属吐蕃。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于此建立政权,治所在今普兰,为阿里三部之一。

  • 青玉峡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庐山南麓秀峰寺后。宣统补刊 《庐山志》 引桑乔 《庐山疏》: “大龙潭绕出双剑之东,下注大壑,悬挂数十百丈,曰瀑布水。水循壑东北逝,与马尾水合流出两山山峡中,下注石潭。石碧而削,水练

  • 龙窠水

    在今山西大宁县东。《方舆纪要》卷41大宁县:龙窠水“自永和县南流入隰州界,又西南流入县境,合于昕川,注于大河”。

  • 长堰镇

    即今湖北黄陂县东北三十六里长堰镇。清光绪《黄安县志》卷10《兵事》:同治六年(1867)四月,捻军回走“黄陂长堰、长轩岭”。

  • 梨河

    即今河北遵化县南��河。 《明史·地理志》遵化县: “西南有梨河。” 《清一统志 ·遵化直隶州一》: 梨河 “在州南十里。源出迁安县界芦儿岭 (今迁西县西),经州界西南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