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城县
隋大业六年 (610) 置,为珠崖郡治。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新唐书·地理志》舍城县: “以舍城水名。” 唐武德四年 (621) 为崖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珠崖郡治,乾元元年 (758)复为崖州治。北宋熙宁四年 (1071) 废。
古县名。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治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南。以境内舍城水名之。历为崖州、珠崖郡、琼州治。唐贞观五年(631年)移治今琼山区。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并入琼山县。
隋大业六年 (610) 置,为珠崖郡治。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新唐书·地理志》舍城县: “以舍城水名。” 唐武德四年 (621) 为崖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珠崖郡治,乾元元年 (758)复为崖州治。北宋熙宁四年 (1071) 废。
古县名。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治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南。以境内舍城水名之。历为崖州、珠崖郡、琼州治。唐贞观五年(631年)移治今琼山区。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并入琼山县。
又名查浦、柤渎、柤塘。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南。《三国志·吴书·孙静传》: “是时太守王朗拒(孙) 策于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 ……便分
①古 “九州” 之一。在今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尔雅·释地》: “燕曰幽州。” 《周礼·职方》: “东北曰幽州。”②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北京市、
①又名金凤山。在今江苏常熟市北四十里,濒临长江。宋宝祐 《重修琴川志》 卷4: 福山“本名覆釜山,其形似也。唐天宝六载,改为金凤山。梁乾化三年又改今名”。与江北南通之狼山对峙。《宋史· 高宗纪二》:
即今湖北丹江口市西一百里六里坪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均州西南有六里坪集。
南齐置,属临漳郡。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梁、陈时废。
又名旧县。金废乾祐县为镇,属咸宁县。即今陕西柞水县治。元至元十三年 (1276) 设乾祐巡司,二十九年 (1292) 复设乾祐县,后又废。明洪武八年 (1375) 复设乾祐巡司,又称旧县巡司,后又废。
在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阿育王山“在鄞县东三十里。有广利院”。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属四明山脉。据清光绪《鄞县志》载:阿育王山在贸山之东,高数百仞,相传阿育王见灵,建寺其下,
①即郁林山。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云台山。《寰宇记》卷22海州东海县:“苍梧山在县东北二里。古老相传,此山在海中,后飞至此。”②亦曰九疑山。即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山。《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
亦作铜铄铺。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南同乐乡。清同治《重修涪州志》卷1:长滩里有铜铄铺。民国《续修涪州志》作同乐镇。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三十八里内黄集。汉属陈留郡,为都尉治。《汉书·地理志》陈留郡外黄县注引张晏曰:“魏郡有内黄,故加外。”臣瓒曰:“县有黄沟,故氏之也。”西晋属陈留国。北魏废。隋初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