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峒营
即今广东新兴县西北良洞径林场。《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新兴县:良峒营,“《旧志》云:在县西北三十里,嘉靖三十七年设”。
即今广东新兴县西北良洞径林场。《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新兴县:良峒营,“《旧志》云:在县西北三十里,嘉靖三十七年设”。
一作峡州。北周改拓州置,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北)。隋大业初改为夷陵郡。唐初复为峡州。贞观九年 (635) 移治步阐垒 (今宜昌市)。天宝元年 (742) 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姆贡河支流伊穆河流域一带。后废。
北宋置,属聊城县。即今山东聊城市东南四十里王官庄。古镇名。金置,在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南。《金史·地理志》:博州聊城县有王馆、武水二镇,即此。
汉魏西域焉耆国都城。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魏书·西域传》:世祖诏万度归讨焉耆国, “击其边守左回、尉犁二城拔之,进军向员渠。……进屠其城”。即此。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汉、唐为焉
隋开皇十年 (590) 改盆允县置,为封州治。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北。据民国吕式斌 《今县释名》: “本汉四会县地,故名新会。” 十一年(591) 改为允州治,大业初属南海郡。唐初为冈州治,贞观十三年
在今北京城崇文门东北。清 《日下旧闻考》 卷46引 《燕都游览志》: “泡子河在崇文门之东城角,前有长溪,后有广淀。” 初由元大都丽正门(南城墙正门,今天安门南) 左东南流入通惠河,明南城墙外移,把泡
在今湖北黄州市北。《清一统志·黄州府一》:龙丘“在黄冈县北一百二十里。宋陈慥居此,以地为号”。
隋大业元年 (605) 开凿。为沟通黄、淮二大河的运河。《隋书·炀帝纪》: “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西段起自今河南洛阳市西,引谷水和洛水贯洛阳城
即今河北蠡县西北十六里小陈乡。明弘治《保定郡志》卷5蠡县:“西仓在小陈庄。”
即今山东荣成市南槎山。《方舆纪要》 卷36文登县: 铁槎山在 “县南百二十里。山有九顶,南瞰大海,下有水帘洞,为海潮出入处。山之东,又有云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