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孤戍城
在今山西岢岚县东。《清一统志·太原府一》:苏孤戍城“在岢岚州东三十里。相传北齐所筑。其东北隅没于水,仅存三面。今名三角村”。
在今山西岢岚县东。《清一统志·太原府一》:苏孤戍城“在岢岚州东三十里。相传北齐所筑。其东北隅没于水,仅存三面。今名三角村”。
在今安徽肥东县南三十二里,店埠河入南肥河口处。《梁书·韦叡传》:“魏人乘胜至叡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祐劝叡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叉。”即此。古水名。又称三汊、三汊河。在今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北。南朝
古国名。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的巴鲁斯。一说班卒可能为Panchur的对音,据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记,当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亚西岸。
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司家庄附近。唐武德二年 (619),隋恭帝杨侑死后葬于此。
①在今江西上饶、横峰二县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 重山 “在兴安县北八十里。其脉由上饶县灵山来, 重峦叠, 岧峣峻绝。宋谢枋得筑室读书其下,因自号叠山”。②在今河南
池州的别名和雅称。唐杜牧《送人》诗:“明年未去池阳郡,更乞春时却重来。”《方舆胜览》卷16池州:“江右要冲,池阳重镇。”政和中,有范致明编《池阳记》。
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2韶州府曲江县:双下水“在府西五十里。有两涧合流,因名。南流五十里入于浈水”。
在今云南宜良县南。《方舆纪要》卷115路南州:竹子山“在州南五十里。山高千仞,周百里。旧为贼巢,明朝宏治中,方伯陈金平之。环向有蜡烛、香炉诸峰”。
①一作大静堡。明置,属广宁后屯卫。在今辽宁义县东北砖城子。明《辽东志》卷3:大静堡“嘉靖丁亥添设,……本堡原系通贼要路,大宁、大清二堡马兵可为策应”。②即今甘肃古浪县东大靖镇。《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成州: “宝应元年没吐蕃,贞元五年,于同谷之西境泥公山权置行州,咸通七年复置,徙治宝井堡。”在今甘肃省成县东南。唐长庆三年(823年)移成州治此。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史记·孝文本纪》:西汉文帝元年 (前179),“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正义》 引 《括地志》: “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绛县西。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