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约克
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苏约克河发源处,与吉尔吉斯斯坦接界。清光绪十年(1884)不平等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此地以西以北之地划归俄国:“所有俄国费尔干省与中国喀什噶尔省中间一带界线, 自图永(中国名苏约克)山豁往南……至伊尔克什坦自然界为止。”
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苏约克河发源处,与吉尔吉斯斯坦接界。清光绪十年(1884)不平等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此地以西以北之地划归俄国:“所有俄国费尔干省与中国喀什噶尔省中间一带界线, 自图永(中国名苏约克)山豁往南……至伊尔克什坦自然界为止。”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南。《元和志》卷31南溪县:可卢山“在县南五十里。山多筇竹”。《方舆纪要》卷70南溪县:可卢山“在县南五十里。山多筇竹。《蜀志补遗》云:古宜宾县也。本名可无山,讹为可卢”。
唐渤海国置,治所在安州(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奥莉加)。辖境约当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锡霍特山脉南半部以东至海地区。辽废。渤海国置,治安州(今俄罗斯滨海边区奥耳加)。辖境大致相当今俄罗斯霍特山脉南段以东地
即乃东宗。今西藏乃东县。《清一统志·西藏》 卫地诸城: 奈布东城 “在喇萨东南二百二十里”。后称乃东宗。
在今河南临汝县城东北十八里风穴山中。据《风穴寺志略》载,该寺建于北魏,称香积寺。唐代扩建,并改名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明、清两代对寺内建筑有所修补和增建。现存最早的建筑是唐开元时建造的七祖塔,高22米
1934年置,属察哈尔省。治所在今河北崇礼县东北太平庄。1936年改设崇礼县。1934年由张北县析置,治今河北省崇礼县太平庄。1947年升县,隶察哈尔省。
即歹补。今云南会泽县东南待补镇。彝语“待” 为山,“补” 为庙,意即山中有庙的地方。
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北德庆。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堆龙德庆宗。“堆龙德庆”,藏语意为上谷极乐地。1960年与东噶宗、柳吾谿合并设堆龙德庆县。驻郎嘎。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朗嘎。196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十里旧县村。唐开元中徙富平县于此。元废。
唐后突厥可汗南庭。当在今内蒙古武川县境。《新唐书· 突厥传》: “骨咄禄,颉利族人也。……伏念败,乃啸亡散,保总材山,又治黑沙城,……乃自立为可汗。” 《旧唐书· 突厥传》 作 “黑沙南庭”。突厥文
在今湖北房县西北羊峪口乡。《清一统志·郧阳府》:羊角砦“在房县西北四十里”。民国《湖北通志》卷36房县:羊角砦“顺治五年,抚治赵兆麟奏立镇房营驻劄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