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河镇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六十里茨河镇。清有千总驻防。
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南岸。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茨河,人口 7690。因汉水西岸山坡上有一棵大茨树,倒影水中成景,故名。1952年为茨河区。1958年为茨河公社,属庙滩区。1975年撤区,析置茨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小麦、玉米。采矿、建材业较发达。有筷子、木器加工等厂。207国道经此。汉水通航。古迹有湖北名刹承恩寺。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六十里茨河镇。清有千总驻防。
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南岸。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茨河,人口 7690。因汉水西岸山坡上有一棵大茨树,倒影水中成景,故名。1952年为茨河区。1958年为茨河公社,属庙滩区。1975年撤区,析置茨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小麦、玉米。采矿、建材业较发达。有筷子、木器加工等厂。207国道经此。汉水通航。古迹有湖北名刹承恩寺。
北宋初置,属沧州。在今河北青县东。为沿边戍守之地。政和三年(1113)改为海清砦。
1948年11月革命根据地由承德县城区析置,属热河省。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1955年改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面积3.9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715平方千米)。人口359万(市辖
在今山东济南城西北隅。周十余里。《水经·济水注》:“(泺)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明一统志》卷22济南府:大明湖“在(济南)府城内西北隅,源出舜泉,其大占府城三之一。由北水门出,与济水合。弥漫无
唐神龙元年 (705) 置,属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安堡镇附近。大中四年 (850)属威州。西夏废。古县名。唐神龙元年(705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惠安堡附近。初属灵州,大中四年(8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七十五里拒门口村。《清一统志·朔平府》:拒门堡“在左云县东北,助马路东十余里。明嘉靖二十四年筑,周一里有奇,分边十五里零”。
即布庆土司。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东南通天河南岸。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班右,据《西宁府志》当作班石为是。胡文忠《一统舆图》作班诗,今又称节综, 附属扎武。”
即今安徽长丰县西南吴山镇。清乾隆《寿州志》卷1:吴山庙“离城一百三十里”。
即今云南中甸县大中甸坝子。元代称大旦当,属丽江路。《元一统志》临西县:“东北至吐蕃大旦当拔著七十里。”“旦当”为藏语“建塘”的音译转写,意为胜利坝或王子之地。
在今贵州麻江县西北。《清一统志·都匀府》: 新牌寨 “在清平县东。《黔记》: 县南门官道十六里,至杨义、新牌等砦,其左有养古、六洞等砦”。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郡。东汉末属带方郡。西晋后废。或说在今朝鲜忠清北道忠州,误。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郡。属乐浪郡。三国魏改属带方郡。西晋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