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夏、商、周时国。又作辛、侁或姺。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左传·昭公元年》: “商有姺、邳。” 《孟子·万章上》: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史记·夏本纪》 《索隐》 引 《系本》: “鲧取有辛氏女。”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城濮之战,“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即此。

②商、西周时国,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诗经·大雅·大明》: “缵女维莘。” 即此。

③春秋时卫邑,在今山东莘县北十里。《左传》:桓公十六年 (前696),“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杜注: “阳平县西北有莘亭。” 《水经·河水注》: 漯水 “又北径阳平县 (今莘县) 故城东……漯水又北绝莘道,城之西北有莘亭。春秋桓公十六年,卫宣公使伋使诸齐,令盗待于莘,伋、寿继殒于此亭。京相璠曰: 今平原阳平县北十里有故莘亭,厄限蹊要,自卫适齐之道也”。

④春秋虢邑。北宋名莘原。在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乡西十五里。《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 (前661),“秋七月,有神降于莘”。杜注: “莘,虢地。”《寰宇记》 卷6陕州硖石县: “莘原,在县西十五里。”

⑤春秋蔡地。在今安徽界首市北。《春秋》: 庄公十年 (前684),“荆败蔡师于莘”。即此。


(1)古国名。(1)又作姺、��,亦名有辛、有莘、有侁。商方国。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商有姺、邳,即此。(2)又作有莘氏。商、西周诸侯国。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周文王娶于莘,即此。(2)古邑名。(1)春秋蔡邑。在今安徽省界首市北。《左传》庄公十年(前684年):“荆败蔡师于莘。”即此。(2)春秋卫邑。在今山东省莘县东北。鲁桓公十六年(前696年),卫宣公使急子至齐,又使盗待于莘,将杀急子,即此。(3)春秋虢邑。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有神降于莘。”即此。


猜你喜欢

  • 前左翼头旗

    又称前左翼首旗。俗称默勒王旗。即和硕特前左翼头旗。在今青海刚察县东北。

  • 蚕丛城

    即瞿上城。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十八里黄甲乡境与新津县交界之牧马山蚕丛祠九道拐一带。明天启 《成都府志》 卷3: 蚕丛城在 “双流县东十八里”。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49双流县: “瞿上城在县南十八里。…

  • 寒战山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8:“其山陡峻,临玉仙河。经者战惧,因名。”

  • 裕民设治局

    又称察汗托海设治局。1940年由额敏县析置,驻察汗托海 (在今新疆裕民县西)。1944年升为裕民县。又称察汗托海设治局。1940年由额敏县析置,治察汗托海(今新疆裕民县西)。1944年升县。

  • 邢台镇(县级)

    1947年晋察冀边区改邢台市置,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城区。1953年复置邢台市。

  • 蓟北县

    辽初改蓟县置,与幽都县同为幽都府治。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开泰元年 (1012) 改名析津县。古县名。辽初改蓟县置,治今北京市旧城区西南隅。与幽都县同为幽都府治。开泰元年(1012年)改名为析津县。

  • 三泉镇

    清置,属汾阳县。即今山西汾阳县西南三泉镇。(1)在山西省汾阳市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泉,人口3420。因村有三股泉水而得名。1949年为汾阳县三区,1954年改三泉乡,1

  • 葛伯城

    在今河南偃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47郾城县: “葛伯城在县南,相传古葛伯国也。” 《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二月,“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即此。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东北。唐元和十二

  • 英罗港

    即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车板镇西,与广西合浦县交界之英罗港。《清史稿· 地理志》 石城县: “洗米河,出广西博白,迤南流为英罗港,入海。”

  • 云南前卫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清康熙七年(1668)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