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土司衙
在今广西忻城县城建设街。创建于明弘治年间 (1488—1505)。现存建筑为清代按清工部营造法式建造。有大门、正厅、后堂、左右花厅等。忻城莫氏土司在元至正年间为宜山县八仙屯千户。明宣德年间由宜山督兵屯戍忻城,为副理知县。弘治九年(1496) 授为忻城县世袭土司。清宣统元年 (1909)裁。土司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对边疆地区政权管辖的一种形式,是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典章制度的重要实物例证。
在今广西忻城县城建设街。创建于明弘治年间 (1488—1505)。现存建筑为清代按清工部营造法式建造。有大门、正厅、后堂、左右花厅等。忻城莫氏土司在元至正年间为宜山县八仙屯千户。明宣德年间由宜山督兵屯戍忻城,为副理知县。弘治九年(1496) 授为忻城县世袭土司。清宣统元年 (1909)裁。土司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对边疆地区政权管辖的一种形式,是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典章制度的重要实物例证。
辽置,为高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哈拉木头村西土城子古城。《辽史·地理志》 三韩县:“辰韩为扶余,弁韩为新罗,马韩为高丽。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俘三国之遗人置县”,因名。金属全州。元废。古县名。辽
①亦作密须。商、西周时方国。姞姓。在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诗经·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拒大邦。” 周文王灭之,后又以同姓封此,为周共王所灭。《国语·周语》: “周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
一名乱岭关。明置,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北乱岭关村。《清一统志·大同府》:乱岭口关“在浑源州东四十里恒山左胁,路通广灵县。明洪武七年设巡司,后裁”。
在今广东阳山县北二里。因唐代韩愈被贬作阳山令而得名。《方舆纪要》 卷101阳山县: 贤令山 “唐韩愈为阳山令,尝读书于此,有读书岩。山以愈名也”。《清一统志·连州》: 贤令山“一名牧民山。冈峦横列,中
明永乐四年(1406)置, 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依安县东南双阳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所确址不详。辖区约今黑龙江省嫩江以东呼裕尔河南支双阳河流域。后废。
当在今伊朗波斯湾东北岸布什尔东南的哈里勒角。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加里那,国近具山,其地硗确, 田瘠谷少。”
即今浙江诸暨市西三十六里五泄瀑布。《水经·渐江水注》:泄溪“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下泄悬三十余丈……中三泄不可得至,上泄悬二百余丈,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即五条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南三十里长江南岸飞凤峰麓。《水经· 江水注》: 巫山 “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①即今山东淄博市境之孝妇河。《水经·济水注》:“陇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与般水会。”②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明史·地理志》安平州:“南有陇水,下流合于逻水。”《方舆纪要》卷110安平州:
春秋卫邑,战国赵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史记·赵世家》:敬侯元年(前386),“赵始都邯郸”。至幽缪王迁八年(前228),“邯郸为秦所占”。为赵都长达158年。据考古发掘,赵邯郸城由赵王城和大北城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