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里集
即今山东巨野县南营里乡。民国 《续修巨野县志》 图: 南有营里集。
即今山东巨野县南营里乡。民国 《续修巨野县志》 图: 南有营里集。
①一名山岔堡。在今山西五寨县西北六十里三岔镇。《方舆纪要》卷40岢岚县:三岔堡“堡城嘉靖十八年筑,万历九年增修。堡当四达之冲,偏关商旅,尽出其途,亦要地也”。《清一统志·宁武府》云:“东达神池,西达岢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水经·漾水注》:马池水“出上邽西南六十余里,谓之龙渊水,言神马出水事,同余吾来渊之异,故因名焉。《开山图》曰: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即是水也。其水西流谓之马池川,又西流入西
在今福建仙游县北五里。《元丰九域志》作“大飞山”,为县之主山。《新定九域志》卷9兴化军:大飞山,“山地本平湖数顷,一夕风暴至,旦见此山耸峙,因名焉”。《方舆纪要》卷96仙游县:二飞山“蜿蜒数百里。屹立
金建,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南山城镇。《金史·太祖纪》: 收国二年 (1116) 五月,“阿徒罕破辽兵六万于照散城”。即此。即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金收国二年(1116年),乌论石准大败辽军
亦作陂山。又作破山。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隅。《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番山” 条: “《志》云,南海县治西南一里有破山,在阛阓中。高仅三四丈, 其阳有穗石洞, 旧传即五羊ȳ
①西晋泰始中置,属泰山郡。治所即今山东新泰市。清乾隆 《泰安府志》 卷2: 新泰县“西瞻泰岱,北枕新甫,县之命名以此”。惠帝改属东安郡。北魏属东泰山郡。隋属琅邪郡。唐属沂州。金属泰安州。蒙古至元二年
北魏置,属南汾州。治所在昌宁县(今山西乡宁县西)。辖境相当今山西乡宁县地。隋开皇初废。东魏置,治昌宁县(今山西乡宁县西)。属南汾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乡宁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清宣统元年(1909)于德尔格忒土司南部地置,属登科府。治所在麻陇(今四川白玉县)。“白玉”,藏语意为“吉祥盛德之地”。1913年改为白玉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治今四川省白玉县。1913年降
即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七里白汉洛。怒语“白汉”为较高,“洛”为凹地。因村处低凹处,故名。清光绪十四年(1888)于此建天主教堂,三十一年(1905)怒、藏各族群众举行反法国传教士斗争,史
①在今江西靖安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靖安县: 桃源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胜景如武陵。上有仙姑坛及龙须药臼等九洞。其水注下, 南与毛竹水合。 又山上有宝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