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蜀山镇

蜀山镇

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三十里丁蜀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荆溪县: “蜀山镇在城东南二十七里。” 有巡司。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宜兴县东南有 “蜀山镇”,“蜀山距治二十七里,依蜀山濒蜀山河,以出紫泥陶器著名。地方富庶,人烟稠密”。


(1)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西部。面积88.7平方千米。人口6.2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铺头,人口2.5万。以地处大蜀山得名。1958年成立蜀山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置镇。主产稻。特产“蜀山甜桃”。境内有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科院合肥分院、合肥电子工程学院、机械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省暨市工人干部疗养院、合肥农林科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省烈士陵园等,还有蜀山公园、蜀山游乐场、蜀山湖游览区、水上游乐场、高尔夫球场等游乐设施。是合肥市区西部重镇。合宁高速公路和合叶公路起点。公共汽车通市区。(2)在安徽省无为县西部。面积56.4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蜀山,人口5000。西有独山,独、蜀音相近,俗称蜀山。1949年设蜀山区,1958年后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改置镇。1992年黄姑、百胜、建国三乡并入。盛产荸荠。有煤矿、水泥、采石等厂(场)。军二、蜀六、蜀昆公路交会于此。


猜你喜欢

  • 拉林县

    1946年当地解放后由五常县析置,属松江省。治拉林镇 (今黑龙江五常市西北拉林镇)。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1956年撤销,并入五常县。旧县名。1946年由五常县析置,治今黑龙江省五常市拉林满族镇。1

  • 淮西道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淮西道宣抚司,十四年 (1277) 改为淮西道宣慰司。治所在庐州路(今安徽合肥市)。大德三年 (1299) 与淮东道宣慰司合并为淮东淮西道宣慰司,徙治扬州路 (今江苏扬州

  • 涵水湖

    在今福建永定县西。《方舆纪要》 卷98永定县: “涵水湖在县西。今名龙安砦。湖水澄澈,萦回环绕,中有土阜。”

  • 小梅隘

    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小梅镇。《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小梅隘在“县南小梅岭上……为入闽之间道,正统中设隘于此”。

  • 青宾县

    唐置,属羁縻悦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

  • 仙提县

    西晋置,属西郡。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东十里仙提堡。隋废。古县名。西晋置,治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属凉州西郡。北魏属凉州。隋废。

  • 安吴县

    东汉建安初,吴分泾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五十里安吴乡焦石埠。西晋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猷州。移治今安徽旌德县北三十五里古城村(俗称沙城)。八年(6

  • 东淀

    即古雍奴薮。在今河北省东部,为诸淀泊之总称。《清一统志·顺天府一》:三角淀“按古时,惟三角淀最大,又当西沽之上,故诸水皆会入于此。今渐淤而小。《新志》:合相近诸淀泊,总谓之东淀云。延袤霸州、文安、大成

  • 王家寺镇

    亦作王家市镇。北宋置,属汝阴县。即今安徽利辛县西北王市。《金史·蒲察官奴传》:天兴二年(1233),哀宗在归德,蒙古将忒木䚟围亳州以逼之,哀宗遣蒲察官奴伪与和, 自归德“南门登舟, 由东

  • 邢丘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州县置,属怀州。治所即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元和志》卷16:“遥取古邢丘为名也。”大业二年(606)改为安昌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州县置,治今河南省温县东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