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蜀河镇

蜀河镇

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为淯阳郡治。北周后历为长冈郡、黄土县、淯阳县治。


在陕西省旬阳县东部偏北。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3440。镇人民政府驻火神庙,人口3530(其中回族870)。镇区古名长冈城,又名蜀河口。晋代置淯口戍,以淯水(今蜀河)得名。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为淯阳郡治。北周保定二年(562年)为长冈郡治;三年郡废,寻移黄土县来治。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淯阳县治。大历六年(771年)至长庆元年(821年)曾废后仍设。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县废入洵阳。清为蜀河铺。1949年设蜀河乡,1956年设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镇。有陶瓷、砖瓦、花炮、石板加工等厂。通汉水航运并设码头、渡口。有公路通安旬白公路。古迹有清建清真寺、杨泗庙、黄州馆。


猜你喜欢

  • 丹阳川

    即丹水。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7宜川县:丹阳川“蒲川水自鄜州洛川县来, 流入丹阳川, 川口有赤石, 因曰赤石川”。

  • 巨石山

    亦名石甑山。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北岸之宝石山。《寰宇记》卷93钱塘县:“巨石山在县南三里。《郡国志》云,上有七层古塔。王僧儒云:巧绝人工。山北有落星二石。吴越王钱氏号寿星宝石山,后改为巨石山。”宋《淳祐

  • 西陵铁路

    又名新易铁路。或称京汉铁路高易支线。由今河北高碑店市至梁各庄止。全长42公里。因梁各庄靠近西陵,故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11月动工,次年2月竣工。为慈禧太后偕光绪帝至西陵祭祖而建。该路于193

  • 药 (藥) 山郡

    南朝梁置,属郢州。治所在药山县(今湖南沅江市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市地。隋开皇中废。

  • 蜀身毒道

    秦、汉时期的一条民间商道。《史记·西南夷列传》: 西汉元狩元年 (前122),“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 ‘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

  • 阙塞山

    古山名。又称伊阙、伊阙山、阙塞、龙门。因两山相对阙门,伊水流经其中,故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女宽守阙塞。”即此。参见“伊阙”。

  • 固堤镇

    即今山东潍坊市寒亭镇北二十里固堤镇。一作固底镇。《金史·地理志》: 北海县有 “固底镇”。即此。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中部。面积59.4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固堤,人口 46

  • 大穆棱河

    即穆棱河。指今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河下游。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大穆棱河一曰莫力河。源出穆棱窝集……又东北入乌苏里江。”

  • 乾祐县

    五代汉乾祐二年 (949) 改乾元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金废为乾祐镇。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复置,属奉元路。三十一年(1294) 又废。古县名。五代汉乾祐二年(949年)改乾元县

  • 龙场

    即今贵州贞丰县西北龙场镇。清有千总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