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河郡

西河郡

①一作河西郡。战国魏置。文侯时吴起曾为西河守。辖境相当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公元前330年地入秦,郡废。

②西汉元朔四年(前125)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治所在富昌县。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山西吕梁山、芦芽山以西,石楼以北及陕西宜川以北黄河沿岸地带。东汉永和五年(140)移治离石县(今山西离石县)。三国魏黄初二年(221)移治兹氏县(今山西汾阳县)。辖境缩小为今山西离石、中阳、石楼、汾阳、介休、灵石等地。后迁治离石县。西晋改为西河国。后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复置西河郡。隋初废,大业初又改介州为西河郡,治所在隰城县(今汾阳县)。唐武德初废。天宝、至德间又改汾州为西河郡。金废。

③东晋成帝时析河阳郡西部置,属宁州。治所在比苏县(今云南云龙县境)。辖境约当今云南云龙县澜沧江两岸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南朝梁末废。

④北魏孝昌中侨置,属唐州。治所在永安县(今山西临汾市东北十三里)。建义元年(528)属晋州。隋开皇初废。


(1)战国魏置,又称河西郡。当在黄河之西而得名。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华阴市以北,黄龙县以南,洛河以东,黄河以西地区。魏惠王后元五年(前330年)地入秦,郡废。《史记·吴起列传》:魏文侯时“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2)西汉元朔四年(前125年)置,治平定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瓦尔吐沟古城)。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部,山西省吕梁山、芦牙山以西和石楼县以北及陕西省宜川县以北黄河沿岸地区。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移治离石县(今山西吕梁市)。属并州。汉末废,北境入羌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复置,移治兹氏县(晋改隰城县,今汾阳市)。辖境缩改为今山西省吕梁、中阳、石楼、汾阳、介休、灵石等市县地。西晋太康初改为国,晋惠帝时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复置郡。属汾州。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浩州,三年改为汾州。天宝、至德间又曾改汾州为西河郡。(3)东晋咸和中置,治比苏县(今云南云龙县境)。辖境约当今云南省云龙县。南朝梁末废。(4)东魏天平四年(537年)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吕梁、临汾等市地。隋开皇初废。


猜你喜欢

  • 白石山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白石山镇在“县北六十里”。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人口2.5万。曾称张连站、白石砬子等。四周

  • 石臼窝

    即今河北玉田县南六十里石臼窝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玉田县图:西南有石臼窝镇。

  • 大福先寺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瀍河乡唐寺门村内。始建于唐,故址在今寺东五里塔湾村西头俗称“唐寺崖”的地方。武则天曾为福先寺撰写过浮图碑文,著名画家吴道子曾在该寺作“地狱变相”壁画。开元二十一年(733)日本僧人

  • 延兴镇

    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黑龙江岸延兴镇。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萝北县八镇有延兴镇。

  • 拿 (拏) 口站

    元改移水口站置,属福建行省邵武路。在今福建邵武市东南五十六里拿口镇。

  • 湨水

    或称溴水。即今河南济源市、孟县、武陟县境之黄河支流漭河。《春秋》: 襄公十六年 (前558),公会晋侯等 “于湨梁”。杜注: “湨水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入河。” 《资治通鉴》: 西晋永宁元年 (301

  • 渌州

    辽改渤海国西京鸭绿府置,属辽阳府。治所在弘闻县 (今吉林临江市)。因鸭渌水而名。辖境约当今吉林临江、白山二市,抚松县及朝鲜慈城郡一带。末年废。辽改渤海国西京鸭绿府置,治弘闻县(今吉林临江市)。末年废。

  • 汪家墩市

    在今江西都昌县北二十里汪墩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4:都昌县北有汪家墩。

  • 清乡县

    西魏改郑县置,属顺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隋开皇初改为顺阳县。古县名。西魏改郑县置,治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属顺阳郡。隋开皇初废。

  • 乐昌城

    在今安徽太和县东。《史记·吕太后本纪》:高后八年(前180),高后封张敖前姬之子“寿为乐昌侯”。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