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苏尼特旗
简称西苏旗。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翼旗。1947年驻温都尔庙(即今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东南朱日和镇)。1958年迁驻赛汉塔拉。
简称西苏旗。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翼旗。1947年驻温都尔庙(即今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东南朱日和镇)。1958年迁驻赛汉塔拉。
北魏置,为凉州东泾郡治。当在甘肃武威地区。后废。
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之大同河。《清一统志·广州府一》: 泥涌河 “在新宁县东南。源出百峰山,西南至广海卫烽火角入海”。
又名琼岛。即今北京市北海公园南部琼华岛。金为御园的一部分。《金史·地理志》: “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 元、明称万寿山,亦名万岁山。元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卷21 “宫阙制度” 条:“万寿山在
在今青海西宁市西。《资治通鉴》:武周延载元年(694),“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傑破吐蕃㪍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于冷泉及大岭”。胡注:“大岭,谷名。”天宝元年(742),“十二月,陇右节度
明置,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明《辽东志》 卷2: 前屯城 “洪武己卯年都指挥曹毅因瑞州旧址修土城,周围五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宣德、正统间备御毕恭、邓铎前后包砌,池深一丈,阔二丈,周围六里二百步。
即岍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周礼·职方》 雍州: “其山镇曰岳山。”
南朝梁天监八年(509)置,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仁和集。大同二年(536)改置仁州。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杞县北。《左传》: 成公十六年 (前575),“卫侯伐郑,至于鸣雁”。即此。《续汉书 ·郡国志》 陈留郡陈留县: “有鸣雁亭。”《水经·汳水注》: “汳水又东径鸣雁亭南。”春秋郑地。
即喀喇乌苏。今西藏北部怒江上游。“那曲”,藏语意为黑河。藏语意为“诸水汇集之河”。又称热衣曲。雅砻江支流。在四川省西部,理塘县西北部与新龙县南部。源出理塘县城西北沙鲁里山中段的扎勒山北麓,东南流至正沟
春秋赤狄地,后入晋国。在今山西长治市境。《左传》: 宣公十六年 (前593) 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古国名。春秋时赤狄建,在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后为晋所灭。《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