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许昌县

许昌县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221)改许县置,为颍川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为五都之一。东魏天平元年(534)移治今许昌市东北五十一里许田,为许昌郡治。隋属颍川郡。唐属许州。五代唐改为许田县。

②南朝梁侨置,为颍川郡治。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南口孜镇北古城孜。东魏为北陈留、颍川二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清丘县。

③西魏置,属丹水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北周废。

④1913年改许州直隶州置,属河南豫东道。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1914年属开封道。1930年直属河南省。1947年析城区置许昌市,县驻许昌市,1961年移治枪杆刘(今许昌市东南六里)。


(1)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东颍河北岸。为颍川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清丘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中部。属许昌市。面积 1002 平方千米。人口79.8万。辖7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许昌市魏都区。传原始社会末期,高士许由曾在这一带活动,故此地称许。周武王封太岳之后文叔于许,为许国(都城在今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春秋为郑国地。战国属韩。秦置许县,属颍川郡。东汉末献帝都此,称许都。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治今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属颍川郡。《水经注·洧水》:“许昌县,故许男国也。……春秋佐助期曰:汉以许昌失天下,及魏承汉历,遂改名许昌也。”晋颍川郡移治许昌县。西晋因之。东魏析颍川郡置许昌郡,治许昌县(今许田村)。武定七年(549年)移颍川郡、长社县治于颍阴县(今许昌市城区);又置郑州,治颍阴县。颍阴县、长社县属颍川郡,许昌县属许昌郡。北齐废颍阴县,改颍川郡为临颍郡。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隋开皇元年(581年)废许昌郡、临颍郡,改长社县为颍川县。大业元年(605年)改许州为颍川郡,唐初改颍川县为长社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天宝元年(742年)废许州复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复州。五代梁废许州;唐同光二年(924年)避庄宗李存勗祖父李国昌之讳,改许昌县为许田县。北宋初复置许州。熙宁四年(1071年)废许田县入长社县。元丰三年(1080年)置颍昌府,治长社县。金改颍昌府为许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入许州。清为许州直隶州。1913年废许州为许昌县,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7年析许昌县城和四郊置许昌市。1949年属许昌专区。1950年废县入市。1961年县、市分设,县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属许昌市。地处黄淮平原,颍河、清潩河、石梁河、小泥河等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大麦、玉米、甘薯、大豆、烟叶、花生、高粱、谷子等。为主要烤烟县之一。工业有机械、印刷、汽车配件、纺织、食品、酿造、建材等。京广铁路南北穿过,禹郸铁路横贯东西,京珠高速公路、107、311国道和开许、许南、许泌、许巩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张潘故城遗址、天宝宫、华佗墓、射鹿台、灵井遗址等。


猜你喜欢

  • 慈利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零陵县置,属崇州。治所即今湖南慈利县。明隆庆 《岳州府志》 卷7: 慈利县 “以土俗淳慈,得物产利”,因名。大业初属澧阳郡。唐属澧州。元元贞元年(1295) 升为慈利州,治

  • 北安县

    1938年改龙镇县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北安镇(今黑龙江省北安市)。1939年伪满于此置北安省。1945年复置北安县,属黑龙江省。1960年改为北安市。旧县名。1939年改龙镇县置,治今黑龙江省北安市

  • 南州津

    即采石津。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陈书·宣帝纪》: “自今有罢任之徒,许分留部下; 其已在江外,亦令迎还,悉住南州津里安置。”又称南津。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采石。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

  • 百里山

    即百重山。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清一统志·南阳府一》:百重山“亦名百里山。山峦重复,几及百里”。

  • 林头镇

    又作淋头集。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林头镇。清乾隆 《含山县志》 山川全图: 西南有林头。(1)在安徽省含山县西南部。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林头,人口1.8万。传为东晋降将姚襄拎头自

  • 中岳

    五岳之一。指今河南登封市北嵩山。《尔雅·释地》:“嵩高为中岳。”《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 均谓“中岳嵩高也”。金鹗《求古录·礼说》 指出:中岳之名,历代随帝都而移。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 窝卜

    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北窝堡乡。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 置窝卜土百户。

  • 时住山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三里。明《寰宇通志》卷57辰州府:时住山“蜀汉诸葛亮行师驻此”。

  • 县

    东汉改郻县置, 属巨鹿郡。 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南新城东北。《后汉书·光武帝纪一》: “光武击铜马于。” 即此。 北魏移治今深州市西旧州, 属巨鹿郡。北齐改为安国县。

  • 吴公坝口

    古之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村。光绪《绥远旗志》卷2:“白道岭在城北三十里。俗名吴公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