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山
即今越南北部谅山。《清史稿·越南》: 光绪十年 (1884),法国侵略者进占谅山,次年攻镇南关,冯子材大败法军,“诸军三路攻谅山,(王) 孝棋、(王) 德榜战尤力,连战皆捷。二月十三日,遂克谅山,法悉众遁”。
即今越南北部谅山。《清史稿·越南》: 光绪十年 (1884),法国侵略者进占谅山,次年攻镇南关,冯子材大败法军,“诸军三路攻谅山,(王) 孝棋、(王) 德榜战尤力,连战皆捷。二月十三日,遂克谅山,法悉众遁”。
在今四川重庆市和平路西段五福宫右侧。旧为清代绿营射击场。1927年3月27日中共重庆市负责人杨闇公组织数万人的群众集会,抗议英、法枪击南京及刘湘向外借款,遭到军阀刘湘血腥屠杀,史称“打枪坝事件”。
即今安徽长丰县南下塘镇。旧属寿州。清乾隆《寿州志》卷1:下塘集“离城一百五十里”。
①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江”指长江。②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北宋置,属龙安县。在今四川安县北。后废。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格尔木市南什来北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右翼中旗: “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诺木罕河,南至诺木罕木鲁,西至滔赉,北至希勒沿。”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广州前卫“在府治西。其北为广州后卫,俱洪武二十三年建”。
亦名青龙潭、青龙镇寨。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二十四里黑龙潭乡。民国 《郾城县记》 图: 东北有黑龙潭镇。在四川省仁寿县中部偏西。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黑龙潭,人口2900。以黑龙潭水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东北部,位于安塘滩东北。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约65公里。一般水深18米左右。1935年公布名称为卢滩。1947年改名礼乐滩。
即淡洋。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塔米昂一带。《元史·成宗纪》: 至元三十年 (1293),毯阳使者回国。
一名大帽山。在今江西寻乌县东南粤赣边境。明弘治、正德间,瑶人于此起义,官军讨平之。古山名。又称大帽山。在今江西省寻乌县南,地当江西、广东、福建三省交界处。绵亘数百里,中有老虎隘,鸟道迂回,林木深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