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费县

费县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二十里古城。东汉属泰山郡,改为侯国,后复为县。西晋属琅邪国。南朝宋属琅邪郡,移治祊城 (今费县东北方城镇)。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移治薛固(今费县东薛庄)。北周移治阳口山南 (今费县北四十里)。隋开皇三年 (583) 还治祊城,属沂州。大业初属琅邪郡。隋末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沂州。移治今费县。明属兖州府。清属沂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改属琅玡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②南朝宋初改怀德县侨置,属南琅邪郡。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元嘉十五年 (438) 废。


(1)古县名。南朝宋永初间改怀德县侨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西北。元嘉十五年(438年)并入建康、临沂二县。(2)今县名。在山东省南部。属临沂市。面积1927平方千米。人口91.7万。辖14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费城镇。春秋为鲁季氏费邑。《左传》僖公元年(前659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即此。西汉置费县,治今县西北,属东海郡。东汉属泰山郡。西晋属琅邪国。隋末废费县。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移治今县城。贞观间废颛臾县入之,属沂州。宋、金、元因之。明属兖州府沂州。清属沂州府。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琅邪道,1928年直属省。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以滋临公路为界析置费南、费北二县,费南属鲁南行政区,费北属鲁中行政区。1942年析置费东县,属鲁中行政区。1943年于今境西南部置温河县,属鲁南行政区。1945年以费南县全部并费北等县一部置平邑县。1946年温河县改置费县,费北、费东二县合并置蒙山县。1948年费县、蒙山县分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三和第五专区。1950年分属临沂专区和沂水专区。1952年蒙山县撤销,东部五个区复归费县。1967年属临沂地区,1994年属临沂市。地处鲁中、鲁南山区之间,属中低山丘陵地区。县境南部属尼山山脉余脉,中部为河谷地带,北部为蒙山山脉。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主要有浚、祊、涑、温凉四大河流,均由西向东流入临沂城区内。许家崖水库是临沂市大型水库之一。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河谷平原地区主产小麦、玉米、稻、甘薯等粮食作物;丘陵地区宜于种植花生、黄烟、棉花等经济作物。以苹果、山楂为主的果园19.6万亩。中药材金银花年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并有少量的金、银、铁等。园林石储量丰富,造型美观。有纺织、建材、食品、轻工、化工、机械、电子、工艺美术等工业。兖石铁路横穿县境;连菏、董泗、岚济、蒙台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西蒋龙山文化、崮子商代文化遗址、苑上汉墓群、费县故城遗址、玉环山仙人洞等。纪念地有费县革命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石狗墟

    即今广东四会市西北石狗镇。旧属广宁县。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广宁县东南有石狗墟汛,设外委把总驻防。

  • 街泉亭

    即街亭。西汉街泉县故治。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续汉书 ·郡国志》: 汉阳郡略阳县 “有街泉亭”。即“街亭”。

  • 贡噶尔宗

    即贡噶宗。在今西藏贡嘎县西。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贡噶尔”。

  • 益都县

    三国魏改益县置,属齐国。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十里。南朝宋及北魏属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 移治今山东青州市,为青州及齐郡治。隋为北海郡治。唐为青州治。金为益都府治。元为益都路治。明、清为青州府治。

  • 穿州

    又名上川洲、下川洲。即今广东台山市南海中上川岛、下川岛。《寰宇记》 卷157广州新会县:上川洲、下川洲 “在县南二百六十里大海中,其洲带山,湾浦极广”。

  • 贵溪县

    唐永泰元年 (765) 分余干、弋阳二县地置,属信州。治所在今江西贵溪县西一里。《元和志》卷28信州: 贵溪县“在贵溪口,因以为名”。元属信州路,移治今贵溪县。明属广信府。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6

  • 叶官屯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朱红灯等曾领导义和团焚毁此处教堂。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朱红灯等曾领导义和团焚毁此处教堂。

  • 湛口江

    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大庾县: “湛口江水出府东南四十里留池坑,有赤江水流合焉。东流五十里合大江。水浅而清,因名。”

  • ①一作“仍”。相传为太皞之后。风姓之国。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仲浅。《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前639),“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又昭公四年(前538),“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战国时为齐国附庸

  • 殳山

    在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北四里双山乡。《舆地纪胜》卷3嘉兴府:殳山“昔道士殳基隐居学道”,故名。宋张尧同有《殳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