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汉下辨县。在今甘肃成县西北三十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卷2: “下辨县,(武都) 郡治。一曰武街。” 《水经·漾水注》: “浊水又东径武街城南,故下辨县治也。” 《三国志·魏书 ·钟会传》: 景
亦称丰州亦剌真站、曳剌真站。元置,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太平庄乡白塔村。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清一统志·长沙府》: 魁楼江 “在湘阴县南二十里,会悬藤、梅子二港水,西北流入湘。水涸时,不通舟楫”。
即妙应寺。在今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路北。因寺内有一座元代建筑的大型藏式佛塔,上下遍涂白垩,故名。
北宋置,属普成县。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香沉镇。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部。面积176.9平方千米。人口8.5万。镇人民政府驻香城,人口1490。传此地为邾国桃园附近一古城,桃花香飘全城而名香城。建国初为香城区
在今河北隆化县东北五十里荒地乡。清于此设把总驻守。《清史稿·地理志》 承德府丰宁县有“荒地” 镇。即此。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龙洞乡龙洞水。《寰宇记》卷148夔州奉节县:龙洞溪“在州西一百里。《舆地志》云:永安宫西有南乡峡,峡西八十里有溪,溪中有灵寿木,此即是龙洞溪,善酿酒之村也”。《方舆纪要》卷69夔州府奉
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天平山支阜高景山。《越绝书 · 吴地传》 云: “阊门外高颈山东垣石人,古者名石公。”古山名。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天平山支脉高景山。《越绝书·吴地传》:“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古者名石公
西汉置,属琅邪郡。当在今山东东部。东汉省。
即古覆甑山。又名塔山。今山东潍坊市东南四十里溉源山。《寰宇记》 卷18潍州北海县: 溉源山 “山形如塔,旧名塔山。《地理志》 云: 覆甑山,溉水所出。《水经注》 云,溉水出塔山。是山有二名,故两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