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辛兴镇

辛兴镇

即今河北蠡县东北二十里辛兴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蠡县图:东北有辛兴村。


(1)在河北省蠡县中部。面积64.7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辛兴,人口 7000。初名新兴,后讹为今名。1957年设乡,1958年并入大百尺公社。1961年析置辛兴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为县棉花主产区。有毛纺、人造皮毛、人造革、地毯、钢窗、汽修等厂。有腈纶专业市场。高蠡公路经此。(2)在山东省诸城市东部。面积79.8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辛兴,人口 4500。明代王氏在此开店,以“辛苦后兴盛”之意命名辛兴。1951年属诸城县十六区。1958年建辛兴公社,1984年改置辛兴镇。芦河、岳河、百尺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黄烟、棉花等。有纸箱、合金、铸造、玉米淀粉等厂和建筑安装公司。诸朱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虎头沙隘

    在今广东大埔县北,与福建接界处。《方舆纪要》 卷103大埔县: 虎头沙隘 “在县东北”。明置巡司于此。

  • 水土镇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西北水土镇。明于此置土沱水驿。清改置水沱场。清末置镇。在重庆市北碚区东南部、嘉陵江北岸。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水土场,人口1.2万。以地处水土沱得名。清末置水

  • 古鄯堡

    即巴暖三川营。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巴暖三川营“在碾伯县东南。旧名古鄯堡……本朝设守备驻守”。

  • 贝岭墟

    又名黄贝岭墟。即今广东龙川县北贝岭镇,道通江西寻邬县。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龙川县北有黄贝岭墟。

  • 一条城

    又名一条城堡。明置,属金县。在今甘肃皋兰县东南黄河南岸。《清一统志·兰州府二》:一条城堡“在金县东北一百里。明万历二十五年,兵备张栋以龙沟堡改建一条城,移党家堡守备于此”。

  • 丹丹国

    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岸哥打巴鲁附近,或以为在今马来半岛西岸之天定,或以为在今新加坡附近。《梁书·南海诸国列传》:“丹丹国, 中大通二年, 其王遣使奉表……谨奉送牙像及塔各二躯,并

  • 浮云 (雲) 楼

    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北隅。唐杜牧有《安州浮云楼,寄怀张郎中》 诗。

  • 麻州

    ①即今湖南常宁县西北麻洲。《旧唐书·地理志》 衡州常宁县: “吴分耒阳立新宁县,属湘东郡。旧治三洞,神龙二年移治麻州。” 即此。②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 析郎州地置,治所在今云南宣威市境。辖境约当

  • 乌奴山

    又名乌龙山。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嘉陵江边。《舆地纪胜》卷184利州:乌奴山“在绵谷县。以李乌奴得名”。《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乌奴山在“县西二里嘉陵江岸。峭壁如削,高不可上。晋、宋间有氐李乌奴者,据此作

  • 玄武县

    隋开皇三年(583)改伍城县置,属益州。治所即今四川中江县。《元和志》卷33玄武县:“因玄武山为名。”大业初属蜀郡。唐属梓州。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中江县。古县名。隋开皇初改伍城县置,治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