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辛店

辛店

①即今山东蓬莱市东南四十六里大辛店镇。清道光《蓬莱县志》卷1《市廛》有辛店。

②即今甘肃临洮县西北辛店镇。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辛店文化”于1924年首次在此发现。


(1)区片名。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部。属辛店街道办事处。为胜利石油管理局机关所在地。面积400平方千米,人口3.8万。明洪武二年(1369年)辛氏迁此开店为业,以此取名辛店。广利河、广蒲沟斜穿境内,引黄、六干等渠横贯东西,为打渔张引黄灌溉区。主产稻、小麦、蔬菜。地下天然气、石油资源丰富。东济铁路经此,并设火车站。辛河公路经此,有公共汽车通全市各地。(2)集镇名。(1)在河北省霸州市区东北部。属康仙庄乡。人口 3900。传宋代辛氏于此开店,故名。产小麦、玉米。有钢窗、电镀、编织等厂。公路接106国道。(2)在河北省威县城东北部。属常屯乡。人口 3570。1940年清江县抗日政府驻此。产棉花、小麦、谷子、玉米。有修配、食品加工、粮食加工等厂。通公路。为明成化年间工部尚书李春故里。(3)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部偏南。区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8万。汉时立村,居民始以营店为业,以业名居,称新店。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称辛店。1969年设临淄区时为区治。主产小麦、玉米及瓜菜。有复合肥、固碱、轮胎、化工、建材、塑料、橡胶、方便面等厂和市政建筑安装公司。胶济铁路横经北部,辛泰铁路自西部南伸,并在此设临淄站。博临、济青、张青公路会经此地,辛孤、辛河公路始此。有太公墓及无名古墓,属“临淄墓群”。


猜你喜欢

  • 新河

    ①东汉建安十一年 (206) 曹操征乌桓蹋顿所开运河。《水经·濡水注》: “自雍奴县承鲍丘水东出,谓之盐关口。魏太祖征蹋顿与洵口俱导也。世谓之新河矣。” 大致自盐关口分鲍丘水 (今潮河) 东出,横绝庚

  • 幙山

    即今安徽泾县东北三里象山。下临幕溪。《方舆纪要》 卷28泾县: 幙山在 “县东三里。相传左难当与铺公祐相持于此,故垒尚存。其西有两峰最高,与县西响山相对,如门户然,为县治拱卫”。

  • 姚暹渠

    又名白沙河、巫咸河、盐水。在今山西南部。源于夏县南中条山,西南流经运城市盐池北,至永济市境入五姓湖。《宋史·河渠志五》: “后魏正始二年都水校尉元清引平坑水西入黄河以运盐,故号永丰渠。周、齐之间,渠遂

  • 梓潼

    战国蜀邑,后入秦。即今四川梓潼县。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周显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 一大蛇入穴

  • 昌武县

    西汉置,属胶东国。当在今山东东部。东汉省。

  • 海浮山

    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清一统志·青州府一》: 海浮山“在临朐县西南二十里。下临熏冶泉”。

  • 钱石山

    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寰宇记》 卷159曲江县: 钱石山,“按 《湘州记》 云: 曲江县东有钱石山,其状四方有若台,其石三面壁立,上有碎石如钱,故谓之钱石山”。《方舆纪要》 卷102韶州府曲江县: 钱

  • 广惠监

    北宋置,为铸铁钱监,属南平军。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二十里赶水镇西南。《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铸钱监在军西南一里许。渡溪而上于归正坝、松岭��等处取铁, 岁铸钱四万贯。

  • 良非川

    今青海共和县之恰卜恰河。《新唐书·吐蕃传》:调露元年(679),“赞婆、素和贵率兵三万攻河源,屯良非川。(李)敬玄与战湟川,败绩”。古水名。约在今青海省湟源县西佛海、巴燕地带。《新唐书·高宗本纪》:开

  • 会川千户所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会川府置,属建昌卫。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二十五年(1392)升为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明洪武中置,治今四川省会理县。属建昌卫。二十五年(1392年)升为会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