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通利军

通利军

北宋端拱元年 (988) 置,治所在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天圣元年 (1023) 改为安利军。明道中复为通利军。熙宁三年 (1070) 废。元祐初复置,政和五年 (1115) 升为浚州。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置,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属河北路。辖境约相当今浚县地。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安利军,明道中复改通利军,熙宁三年(1070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属河北西路。政和五年(1115年)改置浚州。


猜你喜欢

  • 汉城

    在今陕西勉县东。西汉为沔阳县治。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时以沔阳为汉城。”《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景元四年(263),“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

  • 半汤镇

    即今安徽巢湖市东北半汤镇。清道光《巢县志》卷8:有半汤铺。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东部、汤山西南麓。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半汤,人口1.1万。因汤山有冷、热二泉,汇合后炎凉参半,故名

  •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文明路75—81号。1924年底,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扩大后在此办公,领导广东、广西、福建西南部和海外党的工作。1927年4月,国民党叛变革命,中共广东区委遭到破坏。4月底,中共广东区委

  • 下牢戍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峡州:“本治下牢戍。”即此。

  • 黄沙营

    在广东广宁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肇庆府》: 黄沙营 “明嘉靖十二年置。一名南绥营。当大罗山之襟喉,各峒瑶出入由此”。

  • 嵩山

    ①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海滨。《清一统志·兴化府》: 嵩山 “上有石室,苔纹成 ‘文笔峰’ 三字,宛然如书,刮去复然。旁有石室,俗呼仙姑岩”。②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五十二里。《清 一统志·青州府一》: 嵩山

  • 府店镇

    ①金置,属永宁县。在今河南洛宁县境。②清置,属偃师县。即今河南偃师市东南三十四里府店镇。在河南省偃师市东南部。面积59.6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府店,人口 6300。春秋时为滑国都城,称

  • 涟水

    ①即古游水。在今江苏涟水县北。《元和志》卷9涟水县: “沭水,俗名涟水。”元于钦《齐乘》 卷2: 沭水“又南至沭阳县入桑湖, 由湖东出入于海。沭水至此正名涟水,故县氏焉”。②湘水支流。

  • 奴合温站

    明置,在今俄罗斯境黑龙江下游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附近。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奴合温站”。后废。

  • 永兴郡

    北周武帝改晋昌郡置,属瓜州。治所在会稽县(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稍东)。辖境相当今玉门市地。隋开皇初废。北周武帝时改晋昌郡置,治凉兴县(今甘肃安西县东)。属瓜州。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安西县一带。隋开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