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郭村镇

郭村镇

①即今山西沁县西郭村镇。《清 一统志·沁州》: 郭村镇 “在州西少南二十五里。有寨”。

②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南六十里郭村乡。《明史·地理志》 太平县: “西南有宏潭巡检司,后移于郭岩前”,即此。


(1)在山西省沁县西部。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 1.2 万。镇人民政府驻郭村,人口2540。以姓氏得名。1949年属沁县四区,1954年改郭村乡,1956年改镇。1958年改上游公社,1959年改郭村公社,1984年复镇。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种桑养蚕,经济林果。有焦化、木器、铸造等厂。开漳公路经此。古迹有金大云禅院、北魏普照寺。(2)在江苏省江都市东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郭村,人口3200。村建于宋,以姓氏得名。解放初为郭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产稻、小麦、大豆、花生、甘薯、油菜籽、淡水鱼。有灯具、针织机械、皮塑彩印、畜产品加工、染料等厂。浦华公路经此。1940年6月“郭村保卫战”在此进行,纪念地有保卫战烈士陵园。(3)在山东省单县西南部。面积100.7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郭村集,人口1万。明洪武六年(1373年)郭氏自山西迁此建村,明末村庄扩大,成为集市,称今名。1958年建郭村公社,1983年改建为郭村镇。2001年大李海乡并入。翻身河、小杨河、八里河流经。主产小麦、大豆、棉花、花生。有农机、窑、建筑材料、水泥制品、化工、面粉等厂。105国道经此。(4)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北部。面积73.5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郭村集,人口6290。唐代郭姓在此建村兴集,故名。1961年设区,1965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改镇。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花生等。有农机修配、水泥预制、砖瓦、皮毛和木材、果品、棉花加工等厂。有公路通城关镇。古迹有赵普衣冠冢。


猜你喜欢

  • 日娃土司

    一作日瓦土司。民国分玉树戎模土司置,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西境。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戎模近又分出日娃族。”

  • 辛砦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辛寨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临朐县东南有辛砦。

  • 牙里不藏思八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牙里不藏思八万户。藏文史籍《汉藏史集》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牙里不藏思八(雅桑)为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

  • 官溪隘

    在今广东揭阳市南。《方舆纪要》 卷103潮州府揭阳县: 官溪隘 “在县南”。

  • 宝城山

    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四十里。《清一统志·绥定府一》: 宝城山 “四面险峻,斜通一径,上有坪有寨,亦以宝城名”。

  • 华阴庙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五里。即西岳庙。俗称华阴庙。庙内古木千株,碑碣林立。

  • 玉隆万寿宫

    即今江西新建县西山万寿宫。《清一统志·南昌府》:玉隆万寿宫“在新建县西逍遥山。旧名游帷观,真君许逊故宅也。相传逊飞升时,所御锦帷, 自云中堕故宅,乡人因置游帷观。宋祥符中改今名”。

  • 陈家河

    旧地名。在今陕西铜川市东约五十里。产煤。民国时已开采,面积二十余亩。

  • 奉先寺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三十里龙门山南端。唐高宗初年开凿,至上元二年 (675) 完工,为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而雄伟的石窟群像。卢舍那佛高17.14米。是唐代雕像艺术珍品。在河南省洛阳市南龙门山(西山)南端。唐

  • 鲁阳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河南鲁山县。《水经·滍水注》: “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 西晋属南阳国。十六国后赵属南阳郡。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改为山北县。本战国魏鲁阳邑,汉置县,治今河南省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