鄀州
①南朝梁侨置,治所在云泽县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东南)。隋废。
②西魏置,治所在武宁郡乐乡县 (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双河乡北乐乡关)。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贞观八年 (634) 废。
西魏置,治乐乡县(今湖北荆门市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仙桃、天门、钟祥、荆门等市县部分区域。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城、钟祥二市。贞观八年(634年)又废。
①南朝梁侨置,治所在云泽县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东南)。隋废。
②西魏置,治所在武宁郡乐乡县 (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双河乡北乐乡关)。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贞观八年 (634) 废。
西魏置,治乐乡县(今湖北荆门市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仙桃、天门、钟祥、荆门等市县部分区域。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城、钟祥二市。贞观八年(634年)又废。
即今江西上饶市、上饶县境之信江。《寰宇记》卷107信州上饶县:上饶江“出怀玉山,分流两道,一东入衢州常山县入浙江,西南流从玉山县过合沦溪”。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清一统志·平乐府二》:大会墟“在贺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与大宁寨相近。五方杂处。本朝嘉庆二十年设县丞驻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北桂岭。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设贺县县丞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石湾圩。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石湾在“州西三十四里”。
①东晋隆安五年(401)置,为武宁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六十六里乐乡关。隋属竟陵郡。唐属襄州。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废。②北魏置,属高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北齐废。③北周天和三年(568
北魏时柔然可汗建。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端之北鄂尔浑河上游。《梁书·芮芮传》:“永明中,为丁零所破,更为小国,而南移其居。天监中,始破丁零,复其旧土,始建筑城郭,名曰木末城。”南朝梁天监中柔然所建。或谓在
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3) 置,属迪化州。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昌吉河,“准语,昌吉,场圃也。河坝筑此,故名,后遂因水以名县”。光绪十二年 (1886) 属迪化府。民国初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武进县城及近郊析置,属苏南行署区。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1952年改属江苏省。简称常。在江苏省南部,北濒长江,南枕宜溧山地。面积 4375平 方千米(市辖区1864平方千米)。人口
①秦置,属琅邪郡。治所即今山东莒县。西汉文帝二年 (前178) 置城阳国,以莒为都。东汉属琅邪国。三国魏属城阳郡。西晋为城阳郡治。南朝宋为东莞郡治。北齐属义塘郡。隋属琅邪郡。唐属密州。金为城阳州治,后
即今四川彭山县北青龙镇。《方舆纪要》卷67仁寿县:龙爪驿在“县北百二十里。水道所经”。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于罗雄部置,属曲靖路。治所在今云南罗平县南二十五里阿邦村北。至正二十三年 (1363) 迁治县北十二里旧州东。明代属曲靖府,万历十五年 (1587) 改罗平州。元至元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