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华山

金华山

①即长山。在今浙江金华市北。《元和志》卷26婺州金华县: 金华山 “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出龙须草”。《方舆纪要》 卷93金华县: 金华山 “山中诸溪汇流其下,两岩对峙,高数百仞,登其上则城郭聚落宛在目前”。

②在今江西乐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乐安县: 金华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形似覆瓢。或以其类婺女金华而名”。

③在今四川达川市西北。《方舆胜览》 卷59达州: 金华山 “去通川县四十里。与石城山相接。杨晨诗: 吾州金华峙霄汉,上有兜率香飘帷”。

④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里金华镇北。《舆地纪胜》 卷154潼川府: 金华山 “在射洪县南 (北),有陈子昂读书台”。《方舆纪要》 卷71射洪县: 金华山 “县 (旧治在今金华镇) 北二里。上拂霄汉,下瞰涪江”。光绪 《射洪县志》 卷1: 金华山在 “县 (旧治在今金华镇) 北半里。其山贵重而华美,故名”。《杜甫诗》 云: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陈子昂读书台尚存。

⑤在今云南剑川县西郊。《方舆纪要》 卷117剑川州: 金华山在 “州治西一里。自西番界盘均山盘折而来,延亘二十余里。山顶常有紫色如金,故名”。现为著名名胜区。

⑥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83兴元府: 金华山 “在南郑县西南七十里,与巴山相接,其上峭峰特起,左右环绕,旁有数泉,合为一池”。


(1)古山名。在今四川省达县西北。北宋杨晨诗有“吾州金华峙霄汉,上有兜率香飘帷”之句。即此。(2)今山名。(1)在四川省射洪县涪江右岸。汉代原名烟墩岭,清末改今名。前山建有百尺桥、山门、灵官殿、拥翠楼等,后山建有玉虚阁、纯阳阁等。山上建筑均系清代重建,鳞次栉比,依山就势。过百尺桥,登337级石阶,到金华山观大门。山门由巨石卷拱,两旁石壁有“蔚蓝洞天”四大字,相传为北宋诗人黄庭坚手迹。山后玉虚阁内,有清末盐亭道人杨太虚的《蔚蓝胜景》回文诗碑,为狂草字体,龙蛇飞舞,倒顺成诗。山上古木森森,郁郁葱葱;山下河渠环绕,江深水碧。(2)在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西。海拔 2793 米。林木葱翠,寺宇林立,历代名人慕游者甚众,徐霞客两度登山,述文记游,并有云南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三处勒石题词。山腰有问天台、睡佛、石将军等古迹。石将军为一巨大浮雕石像,为佛教毘沙门天王像,系唐宋时期雕刻。山后有满贤林,山麓有孔庙、景风阁等,组成金华风景游览区。(3)见“金华北山”。


猜你喜欢

  • 虐郎汛

    清置,属建昌镇。即今四川西昌市南。《清一统志·四川统部》: 建昌镇设经制外委驻防于此。

  • 一秃河

    又作伊敦河、移燉河。即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伊通河。明《辽东志》卷1:一秃河在“(开原)城北四百里。源出艾河北山,北流入松花江”。

  • 虞县

    ①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北二十二里李老家乡附近。西汉属梁国。北魏废。②东晋安帝侨置,为马头郡治。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南齐属钟离郡。后废。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虞城县北,属砀郡。汉、

  • 三江省

    1934年伪满置,省会在佳木斯市(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佳木斯、依兰、勃利、宝清、饶河、汤原、萝北以东以北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

  • 赤水营

    清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赤水镇。《清一统志·叙永厅》:赤水营“在永宁县东南。本朝设守备驻防。旧名龙场营。乾隆四十年移驻赤水河,改今名”。

  • 通湟砦

    北宋元符三年 (1100) 于啰��抹通城置,属湟州 (后改乐州)。在今青海乐都县东三十五里湟水北岸。 《宋史·地理志》 乐州: 通湟砦, “故啰�ȼ

  • 强梁原

    亦名朝坂。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南。《汉书·地理志》 左冯翊德县: “ 《禹贡》 北条荆山在南,下有强梁原。” 《寰宇记》 卷28引 《水经注》云: “洛水东南历强梁原,俗谓之朝坂。”

  • 三元里平英团遗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三元里村之北。清初建三元庙,为一道教神庙。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元里人于此设立平英团指挥部,组织附近一百零三乡人民在牛栏岗痛击英国侵略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复,辟为纪念馆。19

  • 平谷县

    ①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十二里城子庄。西晋初废。后复置。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②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蓟州。治所即今北京市平谷县。明洪武十年(1377)省入三河县,

  • 黄碧村

    即今浙江缙云县北二十四里新碧镇驻地黄碧村。清光绪 《缙云县志》 都图: 县北有黄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