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庭山
①即今安徽巢湖市北之黄山。《方舆纪要》卷26巢县: 金庭山 “在县北九十里。即黄山也。与合肥县接界”。
②即桐柏山。在今浙江嵊县东南七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嵊县: 丹池山 “旧名桐柏山,亦名金庭山,道书以为第二十七洞天”。
①即今安徽巢湖市北之黄山。《方舆纪要》卷26巢县: 金庭山 “在县北九十里。即黄山也。与合肥县接界”。
②即桐柏山。在今浙江嵊县东南七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嵊县: 丹池山 “旧名桐柏山,亦名金庭山,道书以为第二十七洞天”。
即笮桥。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上。《宋史·雷有终传》: 咸平三年 (1000) 讨王均叛兵,“贼兵出通远门,与 (杨) 怀忠战数合,会暮,怀忠复退军筰桥,背水列阵,砦槠木桥南,以扞邛、蜀之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新竹县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1949年裁入新竹县。1982年复置新竹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西濒台湾海峡。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8.4万,多为闽、粤两省移民
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荆门山东。《隋书·杨素传》:杨素伐陈,陈将吕仲肃军溃于岐亭,“仲肃复据荆门之延洲”。即此。在今湖北省枝城市附近长江中。隋将伐陈,崔仲方谓陈虽于延洲等处置船,但终将聚集于峡口、汉口等地
在今河北邯郸市。《后汉书·耿弇传》:光武攻拔邯郸,“时光武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唐李贤注:“汉赵王如意之殿也。故基在今洺州邯郸县内。”
在今湖北钟祥市东。《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建安十七年 (212),“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即此。《寰宇记》 卷144长寿县: 青泥池 “即三国时乐进与关公相拒之所。 亦曰8
明海西西陆路驿站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
又称龙岩囤。在今贵州遵义县北太平乡龙岩山东。《方舆纪要》 卷70遵义府遵义县: 海龙囤在“府北三十里。四面斗绝,后有侧径,仅容一线。杨应龙倚为天险,于囤前筑九关以拒官军。万历二十七年,官军克播州,进围
即今江苏姜堰市东白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泰州东有“大白米”。
一作喀喇阔鲁穆岭。在新疆西南部及克什米尔东北部,向东延入西藏北部。清道光 《拉萨厅志》卷上 《山川》 作喀喇昆仑山。喀喇昆仑者,突厥语黑石块之义。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东北九十里。金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