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和国
南北朝时西域国名。在今阿富汗东北角兴都库什山北瓦罕地区。《魏书·西域传》: 钵和国 “在渴槃陁西。其土尤寒,人畜同居,穴地而处。 又有大雪山, 望若银峰。 其人畜唯食饼,饮麦酒,服毡裘”。北魏熙平年间,宋云等曾至其地。
南北朝时西域国名。在今阿富汗东北角兴都库什山北瓦罕地区。《魏书·西域传》: 钵和国 “在渴槃陁西。其土尤寒,人畜同居,穴地而处。 又有大雪山, 望若银峰。 其人畜唯食饼,饮麦酒,服毡裘”。北魏熙平年间,宋云等曾至其地。
北周武成二年 (560) 改东雍州置,治所在龙头城 (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八里),武帝移治柏壁城 (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柏壁村),建德六年(577) 又移治玉壁城 (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汾河南岸)。辖境相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魏书·司马悦传》:萧衍豫州刺史马仙琕等“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名为竹敦”。《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北魏取三关,“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遣兵攻
即今四川安县西南桑枣镇。清嘉庆 《安县志》 卷11: 桑枣园在 “城西二十里”。
即今浙江宁波市西北费市镇。旧属慈溪县。清雍正 《慈溪县志》 卷1: 费市在 “县东二十里”。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向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红原县境。后废。
①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2海州:北关在“州(治今海州镇)北五里。或云,南宋时筑此,据险戍守,以保障州城。绍兴末,魏胜败金人于北关,是也”。②在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北。《清一统志·台湾府》:
在今浙江宁海县北紫溪乡。《舆地纪胜》卷12台州: 紫溪洞 “在宁海县西北四十里。地幽阻,仅线路。唐宝应元年袁晁据浙东,河南副元帅李光弼击斩之。晁弟瑛从五百骑遁入洞中,光弼驻兵洞口,绝其粮道,其徒竟饿死
即今山东章丘市北五十四里辛寨乡。清光绪《章丘县乡土志》有辛家寨镇。
①即上都。京都的通称。东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②京都名。(1)唐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东京城)。《新唐书·渤海传》:“天宝末,钦茂徙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七年(前282),“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西汉置邯会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安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