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铁岭县

铁岭县

清康熙三年 (1664) 改铁岭卫置,属奉天府。治所即今辽宁铁岭市。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79 年析城区近郊置铁岭市。


在辽宁省北部。属铁岭市。面积2230.6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铁岭市银州区南马路。西汉置高显县,治今铁岭市,属辽东郡。东汉改属玄菟郡。十六国北燕时地入高句丽。唐时渤海国置富州,治富寿县(即今县)。辽太祖以银治改州名银州,改县名延津;置双州,治双城县(今县西古城子),属东京道。金皇统三年(1143年)废银州,改置延津县为新兴县(今县西南新兴堡西南),属咸平府。同年废双州,章宗时废双城县。金末废新兴县。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铁岭卫于古铁岭城,二十六年迁铁岭卫于银州,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铁岭县,属奉天府。1914年属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46年国民党统治后仍设铁岭县。1948年全境解放。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1956年属铁岭专员公署,1958年属沈阳市,1964年属沈阳专员公署,1968年属铁岭专区,1970年属铁岭地区,1984年属铁岭市。东部为低山丘陵,西部为辽河平原。河流有辽河、柴河、凡河、王河等。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农产玉米、稻、大豆等。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矿产有铜、金、铁、煤、石棉、石灰石、大理石等。有建材、煤炭、橡胶、食品等工业。有京哈、铁法铁路和102国道、沈环公路。名胜古迹有高句丽山城、明边墙、懿路古塔等。


猜你喜欢

  • 将旗岭

    在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西。《方舆纪要》卷92黄岩县: 将旗岭 “在县西四十里。旧为屯营处”。

  • 大石

    即今山西应县东南约三十里大石口村。宋代为应州东南往代州繁峙要道。《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潘美攻下契丹寰、朔、云、应等州,与杨业以兵护四州民内徙,契丹复陷寰州,杨业欲“领兵出大石路”

  • 洧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鄢陵县地。大业初废。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尉氏县 (今河南尉氏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尉氏、鄢陵、扶沟等县地。

  • 崤底关

    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旧属永宁县。明、清置巡司于此。

  • 长广溪

    在今江苏无锡市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长广溪,“《志》云,溪源出历山,南流分为二派,俱合于梁溪,一出吴塘门,一出独山门, 皆入太湖”。

  • 亭川

    即今湖北东北部长江支流举水。《陈书·周炅传》: 太建五年 (573),定州刺史田龙升以江北六州七镇叛入于齐,“龙升使弋阳太守田龙琰率众二万阵于亭川”。即此。

  • 右翼末旗

    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博木博果尔一带。

  • 和西县

    1939年晋冀鲁豫边区由和顺县西部析置。属太行区。治横岭镇 (今山西和顺县西横岭镇)。1945年4月撤销,与和东县合并,复置和顺县。旧县名。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939年由山西省和顺县西部析置。以位县西

  • 西圩

    在今安徽望江县北。《方舆纪要》卷26望江县:西圩在“县东北六十里。周三十余里。堤长三千九百七十余丈,高二丈。圩中田三万七千余亩。《志》云:孙吴时屯皖口,得谷数万余,即此圩也”。

  • 夕阳聚

    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北。《续汉书·郡国志》:南阳郡宛县“有夕阳聚”。唐李贤注引袁山松《后汉书》曰:“贾复从击邓奉,追至夕阳聚。”即此。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北。《续汉书·郡国志》:宛“有夕阳聚”。东汉建武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