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崖山
在今浙江诸暨市东北六十里。《明史·杨维桢传》: 维桢 “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即此。
在今浙江诸暨市东北六十里。《明史·杨维桢传》: 维桢 “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即此。
在今浙江松阳县北及武义县西南境。《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竹岭在“县北十五里,东至宣平县五十里。岭高四十余丈……行旅出其间,路最险仄,为县之要隘”。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北岸。《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史思明分四道进兵汴州,令“史朝义自白皋”济河。即此。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南。《方舆纪要》 卷122思州府黄道溪长官司: “泉洞在司西七里。崖壁千仞,瀑泉飞泻,下成溪河,以艇从旁入,洞广容百人。”
唐天宝元年(742)改夔州置,治所在奉节县(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辖境相当今四川奉节、巫溪、巫山、云阳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夔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夔州置。治奉节县(今县东)。辖境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0兴文县: 思晏废县 “今县西南有晏峰,思晏县旧置于山下”。后废。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清光绪间为台北府所在地。王诗琅、王国藩主修 《台北市志》 称: 艋舺译自番语,意即独木小舟。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龙山、双园一带(今属万华区),地濒淡水河。为早期先民系船处。俗呼独木舟为
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苏米图敖包。《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特默图池 “在右翼中旗南一百十里”。
1932年析滁县、来安、盱眙、定远等县置,属安徽省。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南三界镇,1938年迁治明光镇。旧县名。1932年由滁县、来安、定远三县和今江苏省盱眙县交界处之三界地方析置,以境内有嘉山得名。治
元置,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南拉哈镇。元《析津志》 天下站名: “撚站百二十 (里) 苦怜。”明废。
即今贵州雷山县北之巴拉河。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9丹江通判:“九股河在城东,发源九摆罗山中,东北经凤党诸寨,入清江。”《清史稿·地理志》 丹江厅:“大丹江源出厅西南,小丹江自厅东南来会, 曰九股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