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井镇

铜井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铜井镇。旧为铜井市。宋《景定建康志》 卷16: 铜井市 “在城西南八十里”。


(1)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部、长江东南岸,西南邻安徽省。面积114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铜井,人口5400。宋名铜井市,以地近铜矿得名。清后称镇。1949年为铜井镇。1956年改置铜井乡,1957年牧龙、新济二乡省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置镇。矿产有铜、金等。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蚕茧、水产品等。有采矿、建材、化工、船舶修造等厂(场)。宁铜铁路、205国道横越镇境。铜井河渡口通江北,新济洲设长江航线客运码头。(2)在山东省沂南县北部。面积128.4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铜井,人口5700。据记载,元代以前即有人聚居并采铜,时名铜坑店。后因矿井日多,遂名铜井。1949年为沂水县第七区。1953年归属沂南县,为十八区。1957年加大辖区后设铜井区。1958年成立铜井公社,同年11月沂南县撤销,属沂水县。1961年沂南县恢复,复属沂南县设铜井区。1968年改设铜井公社,1985年改设铜井镇。2000年鲁家庄乡并入。沂河、寨子河流经。产甘薯、花生、小麦、玉米、黄烟等。金、铜、钼等矿丰富。有修配、预制件、动力配件、地毯等厂和建筑公司。有集市。沂青公路经此。有新王沟汉墓和恒温72℃的温泉。


猜你喜欢

  • 枋口水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五龙口镇附近。亦名枋口堰水。《方舆杨要》 卷49济源县: 枋口水“沁水渠也。在县东北三十里。两山之间,沁水经焉。旧以枋口为门故名枋口。…… 《胜览》 云: 枋口水,隋卢贲、唐温造俱于

  • 陆凉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落温千户置,属曲靖路。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东北二十四里旧州。光绪《续云南通志》陆凉州:“风气和平,无严寒酷暑,四时花开不断。”明、清属曲靖府。清康熙八年(1669)迁治于卫城(

  • 小兴凯湖

    古名达巴库湖。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南临兴凯湖。其间界以地峡,涨水时,两湖相通。又名达巴库湖。在黑龙江省东部南缘、密山市东南部,大兴凯湖北部。是大兴凯湖退缩过程中,由沙堤封堵而成的一个子湖。1941

  • 雍渝

    即雍榆。在今河南浚县西南瓮城。《春秋》: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 八月,“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宋元人注: “榆,《公》、《谷》 作渝。雍榆晋地,汲郡朝歌县东有雍城。《郡邑志》: 黎阳县有雍城

  • 高唐县

    ①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四十里。西晋废。②北魏景明三年 (502) 置,属南清河郡。治所即今山东高唐县。北齐属平原郡。隋属武阳郡。唐属博州,长寿二年 (693) 改崇武县,神龙元年

  • 封溪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隆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西北。贞观元年 (627) 属峰州。寻废入嘉宁县。古县名。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置,治今越南河内市东英县古螺。属交趾郡。三国吴属武平郡。南朝梁

  • 松源水

    即今浙江庆元县西部之松源溪。《方舆纪要》 卷94庆元县: 松源水 “在县西南。南流入闽,为松溪之上源”。

  • 梅花镇

    即今河北藁城市南梅花镇。1937年10月,国民党五十三军六九一团由地下党员、团长吕正操率领,在此阻击南犯日军,歼敌数百。当夜,六九一团拒绝执行南撤命令,挥戈北上,挺进敌后。此后,日军侵占藁城县,在梅花

  • 大李各庄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西南大李各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清苑县图:西南有大李各庄。

  • 傅家坝

    即今四川双流县东南永安镇。旧属华阳县,为成都至乐山水路要口。清宣统 《成都通览》 华阳之乡场: “傅家坝即永安场。出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