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铸钱地。在今山西翼城县北。《新唐书·地理志》: 绛州翼城县有铜源钱坊。《清一统志·平阳府》: 蜀山 “在翼城北三十里,相传旧铸钱处,唐铜源监置此”。唐置钱坊,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新唐书·地理志》:
在今四川綦江县西南。后蜀毛文锡 《茶谱》: “南平县有狼傜山,出茶,黄黑色,渝人事之。”《方舆纪要》 卷69南川县: 狼峱山 “在县西一里。一名岩砦,山中人巢树而居。风俗迥别,谓之狼峱乡。旧产茶,黄黑
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万铜山“在谷城县东南九十里。俗传唐时山有广德寺,尝铸万斤铜钟于此”。古山名。在今湖北省谷城县东南。唐时山上有广德寺,铸万斤铜钟于此,故名。
北魏孝武帝时置,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涪江西岸南坝镇北旧州。《寰宇记》卷84江油县:“取江油水以称邑兼郡”为名。西魏废帝二年(553)于此置龙州及江油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市部分地。隋开皇三年
①唐南诏置,属建昌府(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后废。元至元十七年(1280)复置,属建昌路。《元史·地理志》:“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后废。②元至
亦称宁省铁路。在今江苏南京市内。清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筑成从下关经鼓楼至万寿宫段,长11.9公里。1928年改称京市铁路。1935年延展至中华门,全长14.4公里。1958年被
亦作白绵堡。北宋置,属南平军。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南宋端平三年(1236)侨置播州于此。《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白锦堡“去播州三百里,系纳土官杨光荣子孙承袭守之”。
当在今甘肃镇原县境。《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三年 (388),“登率众下陇入朝那,姚苌据武都相持,累战互有胜负”。《通鉴》 卷107胡三省注: “此武都亦当在安定界。《五代志》: 朝那县,西魏
在今西藏普兰县东北,玛旁雍错南岸。即 《西域同文志》 卷18所载之垂果沙尔果。藏语意为洗罪门寺。国内外香客每年至此朝拜洗罪者甚多。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荆门府置,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治所在长林县 (今湖北荆门市)。明洪武九年 (1376) 改为荆门县。十三年 (1380) 复为荆门州,属荆州府。嘉靖十年 (1531) 改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