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山
①指小铜梁山。在今四川铜梁县西北。《寰宇记》卷136铜梁县: “以铜梁山为名。” 《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小铜梁山 “在铜梁县西北六十里。《元和志》: 铜梁县取山为名”。
②在今四川合川市南。西晋左思 《蜀都赋》: “外负铜梁而宕渠。” 《元和志》 卷33合州石镜县: 铜梁山 “在县南九里。《蜀都赋》 ‘外负铜梁于宕渠’ 是也。山出铜及桃枝竹”。明万历 《合州志》 卷1: 铜梁山 “山有石梁横亘,其色如铜,故名。岩有 ‘铜梁山’ 三字”。
①指小铜梁山。在今四川铜梁县西北。《寰宇记》卷136铜梁县: “以铜梁山为名。” 《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小铜梁山 “在铜梁县西北六十里。《元和志》: 铜梁县取山为名”。
②在今四川合川市南。西晋左思 《蜀都赋》: “外负铜梁而宕渠。” 《元和志》 卷33合州石镜县: 铜梁山 “在县南九里。《蜀都赋》 ‘外负铜梁于宕渠’ 是也。山出铜及桃枝竹”。明万历 《合州志》 卷1: 铜梁山 “山有石梁横亘,其色如铜,故名。岩有 ‘铜梁山’ 三字”。
亦作哈朗归。即今新疆乌恰县东南喀浪勾律克。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 “得尔必楚克河东南流径哈朗归卡伦南,地产文石,黑石白章。卡伦西有小水,南流入之。”
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北。为清代西藏拉萨至青海西宁驿站之一。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阿木达河 “四十里至哈拉河洛”。
在今陕西洋县城南。《清一统志·汉中府》:开明寺“在洋县南一里。唐建。有浮图高十三层。宋文同画古松八株,根节礧砢,笔势飞动”。
即今四川郫县西北安德镇。清雍正《四川通志》卷22下郫县:“安得铺在县西二十五里。”
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南。《清一统志·太平府》:古望山“在明江厅(治今明江镇)南五里。高百余丈,山岭平广,四旁泉流,极目百里。相传汉征交阯,常屯兵于山上”。
在今河南濮阳县南,黄河北岸。清属开州,有州判驻此,兼理河工。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入海口附近岳米河流域。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所今地不详,辖区约今俄罗斯黑龙江口北侧岳米河流域。后废。
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长沙。《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甲子关”条内:长沙港巡司“在县南长沙海口。港口深广,各三十丈。洪武十三年置巡司”。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下溠县置,属随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大业三年(607) 属汉东郡。大业末废。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复置,属随州。五代梁乾化三年 (913) 改为汉东县。后唐
北宋置,属洪雅县。在今四川洪雅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