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锡山

锡山

①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支麓。唐陆羽 《游慧山寺记》 云: “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后汉有樵客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乂,天下济。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故东山为之锡山。” 据地质部门考察,锡山没有产锡的地质条件,所谓锡山周秦间产锡之说,乃出于后人附会。《方舆纪要》 卷25无锡县: 锡山“亦在县西五里与惠山连麓而别为 一峰。相传县之主山也”。后世遂用作无锡县之别称。清钱泳著有 《锡山补志》。

②在今浙江绍兴县东。《越绝书》 卷8: “练塘者,句践时采锡山为炭,称 ‘炭聚’。” 《新唐书·地理志》 谓越州会稽县 “有锡”。

③在今湖北通城县南。《舆地纪胜》 卷66鄂州:通城县 “ (唐年) 县西有市曰锡山”。《明史·地理志》 通城县: “南有锡山,旧产银锡。”

④在今湖南长沙市东南。《隋书·地理志》: 长沙县有 “锡山”。《清一统志· 长沙府一》 引 《府志》: “唐王锡隐此,故名。” 按此说不确,隋既有锡山之名,则锡山不当以唐王锡而得名。光绪 《湖南通志》 卷13已辨其误。


(1)古山名。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东南。唐王锡隐居于此。(2)今山名。(1)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传周、秦时盛产锡矿得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故名锡山。”为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由砂岩组成,海拔74.8米。山顶有龙光寺和龙光塔,山底建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辟为锡惠公园。(2)古称银山。在湖北省通城县城南侧。属幕阜山。由花岗岩构成。海拔471米。有金鸡石、仙人石和风孔洞等景点。


猜你喜欢

  • 眭城渡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南十里,路通咸阳。宋敏求 《长安志》 卷17泾阳县: 泾水渡有 “眭城渡”。

  • 乐道园

    在今四川仁寿县城东。《舆地纪胜》卷150隆州:乐道园“在州东凤门外。城中游赏惟此独盛。文与可有诗”。为宋丞相何㮚读书处。

  • 铜梁山

    ①指小铜梁山。在今四川铜梁县西北。《寰宇记》卷136铜梁县: “以铜梁山为名。” 《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小铜梁山 “在铜梁县西北六十里。《元和志》: 铜梁县取山为名”。②在今四川合川市南。西晋左思

  • 崇化坊

    即今福建建阳市西书坊。南宋时与麻沙镇并为印书业中心,号称 “图书之府” (祝穆 《方舆胜览》 前言)。明代仍 “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 (嘉靖 《建阳县志》)。清以后衰落。即今福建省建阳县西

  • 白雅孤口

    在今甘肃武威市北。《方舆纪要》卷63凉州卫:白雅孤口“在卫北。正统中,王骥讨叛人,使赵安由凉州逾白雅孤口,北抵赤林、铁门诸关为犄角。盖其地皆近塞外”。

  • 大胜岭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北。《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大胜岭“在澄迈县(治今老城镇)西一十里。以伏波将军于此屯兵,征蛮大胜,故名”。

  • 长店铺

    清置,属宁海县。即今辽宁普兰店市西南长店堡。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33:宁海县“北四十里长店铺”。即此。

  • 方源山

    在今安徽休宁县南,东南接浙江淳安县界。宋淳熙《新安志》卷4休宁县《山阜》:方源山“在县南百十八里。高二百五十仞。周三十里。本名黄土山,唐天宝六年改”。

  • 对青山

    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西对青山镇。《清史稿·地理志》 呼兰府:“西南:东清铁路对青山车站,南六十里至哈尔滨。”

  • 柏梓镇

    北宋名柏子镇。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南柏梓镇。民国 《潼南县志》 卷1: 柏梓镇在 “县西四十里”。(1)在重庆市潼南县西南部。面积72.5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柏梓,人口 3100。清初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