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州
①唐置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婆员县(今四川长宁县)。北宋属泸州。后废。
②元泰定二年(1325)改长宁军置,属马湖路。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长宁县地。明洪武五年(1372)降为长宁县。
元泰定二年(1325年)改长宁军置,治今四川省长宁县南双河。属马湖路。辖境相当今长宁县一带。明洪武五年(1372年)降为县。
①唐置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婆员县(今四川长宁县)。北宋属泸州。后废。
②元泰定二年(1325)改长宁军置,属马湖路。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长宁县地。明洪武五年(1372)降为长宁县。
元泰定二年(1325年)改长宁军置,治今四川省长宁县南双河。属马湖路。辖境相当今长宁县一带。明洪武五年(1372年)降为县。
在今四川丹巴县东南格宗乡。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鲁密郭宗土百户。
又称武水。北江上源之一。在广东省北部、湖南省南部。源出湖南省临武县西三峰岭,东流经至乐昌市三溪附近入广东省境,再东流至韶关市区河西附近与浈水相汇始称北江。长260千米,流域面积约 7100 平方千米。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以原河北省宁津县改名,治所即今山东宁津县。为纪念牺牲于县境的中共地委书记马振华烈士而命名。1949年复名宁津县,改属山东省。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5年由宁津县改置。以
在今河南上蔡县东。《方舆纪要》卷50上蔡县:杜沟“旧有沟凡五,东流入于澺水。后汉初,县令杜诗所浚,因名。蔡地西亢而东卑,五沟浚,民始无泛溢之患,故址犹存”。
亦名永通七坝。是元大都仅次于通惠河的一条重要漕运路线。自大都城内积水潭东流,于光熙门南出城会大都东护城河,又分护城河水东流,至通州西北入温榆河。全长五十里。元代于河上筑深沟坝、王村坝、郑村坝、西阳坝、
在今新疆阿克苏市南浑巴什乡。《元史·耶律希亮传》: 中统四年 (1263),“希亮又从征,至浑八升城”。
隋末置,治所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唐初属南梁州。武德四年 (621) 改名武冈县。
即今四川开县西北高桥镇。《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 “深溪关” 条内: “高桥关在县东四百里。” 民国 《宣汉县志》 卷10: 高桥关 “在县东南二百里,接夔州开县界,岭路峻绝,为邑要地。按 《太平寰宇
在今河南开封市区东郊。《清一统志·开封府二》:三槐堂“宋兵部侍郎王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其后子旦果为相。子孙因建三槐堂。苏轼有铭”。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宋兵部侍郎王祐植三槐于庭
又作墪墪。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北岸。清属宁古塔将军,后属三姓副都统。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墪墪河口处有 “墪墪噶山”。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混同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