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
①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长洲镇。珠江北支东流至此,分流绕之,珠江南支亦于此从西南来会。为广东省第二重门户。清同治《番禺县志》卷5:“沙州南水东流泾长洲村。”
②在今广西梧州市西七里浔江中。《寰宇记》卷164戎城县:“长洲在州西七里浔江心,对戎城县,周回六十里, 阔五里, 有居人百余户, 多以糟酒为业。”《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苍梧县:长洲“在府西七里大江中。纵三十里,横三里。居民甚繁”。
①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长洲镇。珠江北支东流至此,分流绕之,珠江南支亦于此从西南来会。为广东省第二重门户。清同治《番禺县志》卷5:“沙州南水东流泾长洲村。”
②在今广西梧州市西七里浔江中。《寰宇记》卷164戎城县:“长洲在州西七里浔江心,对戎城县,周回六十里, 阔五里, 有居人百余户, 多以糟酒为业。”《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苍梧县:长洲“在府西七里大江中。纵三十里,横三里。居民甚繁”。
即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隋置桂岭县于此。清设县丞及千总。
(崙) 城 西晋时焉耆国地。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境。《晋书·四夷传·焉耆》: 沙州刺史杨宣经理西域,以张植为前锋攻焉耆国,“军次其国,(龙) 熙距战于贲仑城,为植所败”。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属平越卫。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东南平定司。后改属麻哈州。清以后废。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治今贵州省麻江县东南平定。属麻哈州。清因之。后废。
又名元水。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北青龙河。《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肥如县:“玄水东入濡水。”《水经·濡水注》:玄水“出肥如县东北玄溪,西南流径其县东,东屈南转,西回径肥如县故城南,俗谓之肥如水。西南流右会卢
①在今安徽岳西县北二里。《方舆纪要》卷26潜山县:天堂山在“县西北百四十里。四壁高峻,中敞如堂,平广可置万骑,昔尝屯兵于此”。②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北百里之天堂山。明嘉靖《建宁县志》卷3《山川》建安县:天
地区名。简称“北户”。泛指五岭以南中原王朝势力所及地区。《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前221),秦地“南至北向户”,即此。因北回归线以南,居民往往向北开门户,故名。古地区名。简称北户。泛指五岭以南
又名望安岛。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八罩屿“周围二里余,颇有居民。冬天可舶船。今澎湖水师拨兵防守”。清置八罩巡司于此。
即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侯集乡。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菏泽县东北有侯集寨。
北周改多融县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寰宇记》 卷75晋原县: “以县界晋原山为名。” 隋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唐垂拱二年 (686) 为蜀州治。南宋为崇庆府治。元为崇
1943年1月由托索湖、长石头山一带析置,治所在长石头(在今青海玛多县东)。1946年2月裁撤。1940年由托索湖、长石头山一带析置,治长石头(在今青海玛多县东)。1946年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