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平郡

阳平郡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分魏郡置,属冀州。治所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县)。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馆陶、大名县东部,山东冠县、莘县等地。隋开皇初废。

②亦作平阳郡。北魏置,属睢州。治所在谷阳城(今安徽固镇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固镇县地。东魏武定六年(548)改为谷阳郡。

③南朝宋侨置,属徐州。治沛南界(今江苏铜山县北)。北魏改为南阳平郡。

④南齐置,寄治山阳(今江苏淮安县)。梁移治安宜县(今江苏宝应县西南)。隋开皇初废。


(1)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分魏郡置,治馆陶县(今属河北)。属冀州。西晋时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馆陶、大名等县东部及山东省冠县、莘县等县地。隋开皇初省。(2)东晋置,治茌眉戍(今安徽固镇县西)。北魏太和中废,后复置,孝昌中又废。(3)南朝齐置,治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梁移治安宜县(今江苏宝应县西南)。隋开皇初废。(4)南朝梁置,治今江苏省泗洪县境内。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废。


猜你喜欢

  • 死马涧

    一名南涧。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下流合于秦淮河。《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柳元景讨太子劭,劭兵败,“士卒争赴死马涧,涧为之溢”。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萧劭为柳元

  • 柴壁

    即今山西襄汾县南十五里柴庄村。《魏书·长孙肥传》: 东晋元兴元年 (402),长孙肥击后秦姚平,“平退保柴壁,太祖进攻屠之”。即此。即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汾河东岸柴庄。东晋元兴元年(402年),北魏长

  • 赖园

    在今广东化州市旧城宝山麓。产橘,世称赖园橘红。清光绪 《化州志》 卷11载阮元 《化州橘红记》,称此处橘最佳。赖氏守此世为业。

  • 拓南城

    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在今云南永德县东北永康坝。南诏置,在今云南省永德县东北永康。属永昌节度使。

  • 十二回山

    在今河南沁阳市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49怀庆府河内县:十二回山“山麓旋绕,凡十二回”。

  • 塔克提音噶珊

    亦作他可亭、塔克题音。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南岸塔巴赫附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南岸有 “他可亭噶山”。光绪 《吉林通志》卷17: 混同江南岸,东至

  • 上朔镇

    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清道光《南雄州志》卷12:有上朔墟。

  • 观音洞

    ①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西南部。雍正《浙江通志》卷14引吴莱《甬东山水古迹记》:“自梅岑山东行西折为观音洞,洞瞰海外,巉中裂,大石壁紫黑,旁��而两岐,乱石如断圭,积伏

  • 杂谷脑寨

    即今四川理县。《清一统志·杂谷直隶厅》:杂谷脑五寨:“在厅西北。苍旺灭后,既分其地为梭磨、卓克基、松冈三土司。又以其近于杂谷脑者,为杂谷脑、上下孟董、九子、乾堡五寨,各置屯守备千总等官, 皆管理番民,

  • 高梁山

    ①即高凉山。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 高凉山,“ 《志》云: 山本名高梁,群峰并耸,盛夏如秋,故改梁为凉”。②即今四川梁平县东南与万县交界之精华山 (铁凤山)。《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