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哈纳尔左旗
又称东阿巴哈纳尔旗。旧旗名。1949年由阿巴哈纳尔左翼旗改名,治贝子庙(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境),属察哈尔省。1950年合并于东阿巴嘎东阿巴哈纳尔西浩济特联合旗。
又称东阿巴哈纳尔旗。旧旗名。1949年由阿巴哈纳尔左翼旗改名,治贝子庙(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境),属察哈尔省。1950年合并于东阿巴嘎东阿巴哈纳尔西浩济特联合旗。
南朝梁置,属华山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北。隋属襄阳郡。唐属襄州,贞观八年 (634) 移治废汉南县城 (今宜城市)。天宝七年 (748) 改为宜城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属襄阳郡。唐天
即今安徽桐城县西南陶冲镇。《清一统志·安庆府二》: 陶冲驿 “在桐城县西南四十里。地名三安坂,道出潜山县”。
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北,为柴达木最大寺院。1931年曾于此置都兰县。民国许公武 《青海志略》: “都兰寺在和硕特西前旗界内……现设都兰县治,并置防军于此,为左翼盟各旗互市之所,商务甚盛。”
即今山西阳城县北大宁。1942—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北县治此。集镇名。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西南部。属三才镇。人口1230。明崇祯二年(1629年)福建福州府甘蔗园村姓刘人家来此定居。因建村在大
在今河南襄城县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裴度过襄城南白草原,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之”。在今河南省襄城县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征淮西,“过襄城南白草原,淮西人以
在今四川泸州市东长江东岸茜草厂区办事处。《明史·地理志》 泸州: “旧治在州东茜草坝,洪武中,徙此。”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东汉置征羌县于此。《水经·颍水注》:大水东南径召陵县故城南,“又东南径征羌县,故召陵县之安陵乡安陵亭也”。
即今江苏沭阳县东南五十四里钱集乡。《清一统志·海州》: 钱家集 “在沭阳县东南。本朝乾隆二十七年,移县丞驻此”。即今江苏省沭阳县东南与淮安市交界的钱集。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沭阳县丞驻此。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隋开皇年间改为杜陂。《隋书·高祖纪》: 开皇五年九月,“改鲍陂曰杜陂,霸水为滋水”。《清一统志 ·西安府一》: 皇子陂 “ 《县志》: 又有鲍陂,在 (咸宁) 县南凤栖原东南”。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十里。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龙里县东。属新添葛蛮宣抚司。明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