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泥渡
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南青泥镇。明弘治 《抚州府志》 卷6临川县: “青泥渡东岸有义渡。” 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东南青泥渡汛。
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南青泥镇。明弘治 《抚州府志》 卷6临川县: “青泥渡东岸有义渡。” 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东南青泥渡汛。
又名枋堰。在今河南浚县西南五十六里前枋城村。《水经·淇水注》: “淇水又南,历枋堰。旧淇水东南流,径黎阳县界入河。……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坊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
1914年由上川南道改置,属四川省。治雅安县 (今四川雅安市)。辖境约当今四川大渡河、锦屏山、雅砻江一线以东,眉山、青神、乐山、犍为、峨边、美姑、金阳、布拖、会东以西,天全、宝兴、芦山、邛崃、大邑、彭
即今山东乐陵市南郑店乡。清乾隆 《乐陵县志》 卷1: 郑店镇在 “县南六十里”。集镇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西北部。属郑店街道办事处。人口 5000。原郑店镇人民政府驻地。1933年有郑姓在此开店,故
在今江苏太仓市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 顾浦 “自嘉定县引吴淞江水北入吉泾,又东北而折戚虞泾,东曰南盐铁塘,西曰张泾、横沥,并北注于娄江”。
唐天授二年 (691) 分武康县置,属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老县城北五里。景云二年 (711)改名临溪县。古县名。源,一作原。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析武康东乡置,治今浙江省德清县北。“以县界有武承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邕州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宣化县 (今广西南宁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市及邕宁、武鸣等县地。泰定元年(1324) 改为南宁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邕州改置,治宣
又名萨末鞬、飒秣建。国都阿禄迪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七里)。《魏书·西域传》: 康国 “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枝庶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
在今江苏太仓市东面。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下:“尝闻濒海之地, 冈阜相属,俗谓之冈身。此天所以限沧溟而全吴人也。”《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冈身,“元潘应武云: 自常熟福山而下,有沙冈身二百八十
即冉固。今山东定陶县东南冉堌镇。
在今甘肃庆阳县北。《资治通鉴》:唐武德五年(622)九月,“交州刺史权士通、弘州总管宇文歆、灵州总管杨师道击突厥于三观山, 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