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惠山
在今四川大邑县北二里。《方舆胜览》 卷56邛州: 平云亭 “在大邑之静惠山”。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3大邑县: “本志,静惠山一名东山。山下土城,相传是蜀汉将军赵云筑。盖云尝防羌于此,有云墓及庙存”。
在今四川大邑县北二里。《方舆胜览》 卷56邛州: 平云亭 “在大邑之静惠山”。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3大邑县: “本志,静惠山一名东山。山下土城,相传是蜀汉将军赵云筑。盖云尝防羌于此,有云墓及庙存”。
即庆州。在今内蒙古巴林右翼北索博日嘎苏木古城。《明史·李文忠传》:洪武三年(1370),北征“时元帝已崩,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文忠谍知之,兼程趋应昌。元嗣君北走……出精奇穷追至北庆州而还”。
①一名东河。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长河“在县东南十里。自运河分流,经县东南十五里,由里山曰由里泾,又东南亦注于无锡县之新河”。②青弋江下游入江口别名。青弋江在今安徽芜湖县
①在今浙江仙居县西。《方舆纪要》卷92仙居县:小西湖“在县西二十里,延袤数里。南宋初吴芾所开”。②即莲花池。在今甘肃兰州市西。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6:莲花池“近名小西湖。光绪七年护总督杨昌濬重修”。
即今长江南源木鲁乌苏河支流当曲河。在今青海西南部。《清一统志·西藏》:阿克打木河“源出伊克诺莫浑乌巴什岭北忒门他拉二池,东北流百余里,有二水,一自东来,名伊克阿克打木;一自西来,名巴汉阿克打木。合为一
即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峡口村。《方舆纪要》卷63山丹卫:“石峡口,右卫东八十里。两峰相对,下有石井。今石峡口堡及石峡口驿,俱置于此。”
明万历二年 (1574)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方舆纪要》卷70建武守御千户所: “砦址坐西向东,前对印坝山,后坐鸡冠岭,左扼九丝城,右挹都都砦,实为雄胜。前有大河,因为城濠
唐久视元年(700)置,属蓬州。治所在今四川渠县北六十里。《寰宇记》卷138大竹县:“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至德二年(757)改属渠州。宝历元年(825)废。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复置。北宋景祐三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郁江右岸下湾镇。唐为常林县治。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桂平县图:西南有下湾墟。
在今安徽北部。《方舆纪要》 卷21五河县:沱河 “在县治西北一里。源出宿州东南之紫葶湖,历灵璧、虹县,流入境,又东流,入于淮”。在河南省东端和安徽省北部。《大明一统志》:“沱河在五河县治西北,通虹县(
南齐改黾阳县置,属巴东郡。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