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鸿沟

鸿沟

①古运河名。《水经·渠水注》 引 《竹书纪年》 作大沟。战国魏惠王十年 (前360) 开凿。《史记·河渠书》: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中牟县北、开封市东南,南流经通许县东、太康县西,至淮阳县东南入颍水。联结濮、济、丹、睢、颍、菏、泗等水,形成了黄、淮平原上庞大的水道交通网。对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楚、汉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以东为楚,以西为汉。汉代改称狼汤渠。唐以后或因楚、汉曾对垒于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的东、西广武城,遂指两城之间的广武涧为鸿沟,误。

②又名洪沟。在今安徽萧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9萧县: 鸿沟 “在旧县西北四十里……水患时导流分泄处也。今堙废”。


古水名。战国魏惠王时凿,自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南流入圃田泽,东流经今中牟县北,至开封市南折而南流,经今通许县东、太康县西,至淮阳县东南注入颍水。联结济、濮、汳(获)、睢、颍、涡、汝、泗等水,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对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楚、汉相争划界于此:以东属楚,以西属汉。西汉以后又称狼汤渠或蒗荡渠、莨荡渠,魏晋以后开封以南河段改称蔡河。


猜你喜欢

  • 石亭县

    北魏置,属东晋寿郡。治所在石亭戍(今四川广元市北嘉陵江岸)。《魏书·邢峦传》:正始二年(505),邢峦取汉中诸城戍,“萧衍平西将军李天赐、晋寿太守王景胤等拥众七千,屯据石亭。统军韩多宝等率众击之,破天

  • 南智州

    唐贞观元年 (627) 改智州置,治所在文谷县 (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贞观十年 (636) 以后废。

  • 齐山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东南郊约三里。《寰宇记》卷105贵池县:齐山“在县东南六里。有齐山祠,复有九顶山洞”。《舆地纪胜》卷22池州:齐山“在贵池县南五里。按王皙《齐山记》,有十余峰其高等,故曰齐山。或云以齐

  • 崖门海

    即今广东台山市与珠海市斗门县之间黄茅海。以在新会县崖门之南,故名。《清一统志·广州府一》: 海,“ 《旧志》: 新宁县西南二百里为寨门海。……大金门海迤北为铜鼓海,又东北即厓门海”。

  • 大穆棱河

    即穆棱河。指今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河下游。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大穆棱河一曰莫力河。源出穆棱窝集……又东北入乌苏里江。”

  • 达里冈阿鄂模

    即今哈萨克斯坦西南、乌兹别克西北之咸海。纳林河(锡尔河)、阿母河注于此。《清一统志·霍罕》:那林河“又折东南入于达里冈阿鄂谟。鄂谟广千余里,为西境巨海,无有涯际。凡葱岭以西之水咸归焉”。

  • 中会寺

    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大安寺之北。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明《辽东志》卷1辽阳:中会寺在“祖越寺南十里”。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碑记:“襄平南千山之上, 自唐敕建古刹有五, 中会居其中。”寺内原存有明

  • 万松县

    北宋政和四年(1114)置,为兑州治。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宣和三年(1121)废。古县名。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南。为兑州治。宣和三年(1121年)废为靖远寨。

  • 茅坪铺

    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三十六里茅坪镇。明于此置巡司。

  • 惠民市

    1945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惠民县城区及近郊析置,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1948年撤销,并入惠民县。旧市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惠民县城区析置。在今山东省北部。1948年撤销,仍并入惠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