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口
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北鹅毛口镇。1945年日伪曾修筑同蒲铁路支线至此。
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北鹅毛口镇。1945年日伪曾修筑同蒲铁路支线至此。
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元和志》卷25上元县:安帝德宗休平陵“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5新化州:马龙山在“州(今县西北新化)西百里。旧名马笼,蛮酋结寨其上, 因名马笼部”。
一名乌业营。在今贵州铜仁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铜仁县“石子营”条下:“(明)嘉靖二十七年,讨叛苗,官军自铜仁进屯乌泥营。”又名乌业营、何各营。在今贵州省铜仁市西北。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
即乐都水。今青海东部湟水。《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南左翼末旗: “博罗充克克河……即古湟水,一名洛都水者也。”
或称高加堰。简称高堰。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洪泽湖东北。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接盱眙县界,长九十里。东汉陈登始建。明永乐初陈瑄重筑。万历六年 (1578) 潘季驯再筑。《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高家堰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
西魏置,治所在丰宁县 (今陕西西乡县西南)。隋大业三年 (583) 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陕西西乡县)。《元和志》 卷22洋州: “因洋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西
①北宋废永乐县置,属河东县。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三十二里永乐镇。②清置,属泾阳县。即今陕西泾阳县东永乐镇。③即今黑龙江省肇州县西北永乐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黑龙江省肇州县:“县属永乐镇,别名三道
①在今云南嵩明县西北。《清一统志·曲靖府》: 梁王山 “在寻甸州南七十里。其地名普按马,接嵩明州界”。②在今云南祥云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 卷86大理府: 梁王山 “蒙氏时酋长王氏居焉”。《清一统志
又作斡朵怜。即今吉林敦化市。《清一统志·吉林一》 “吉林城” 条下: “今城之东南五百八十里,勒富善河西岸,有鄂多理城。……本朝初定三姓之乱,国号满洲,即肇居于此。” 光绪八年(1882) 于城西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