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北夏石镇境。《明一统志》卷85思明州:白乐山“在下石西州治北。峰峦耸秀,林木苍翠”。
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一百三十里连城乡。始建于明,后屡加修葺。形成宫殿式建筑群体。座北朝南,依山傍水,风景幽美,主体建筑及两侧建筑,具有极浓厚的民族风格。
隋大业十一年(615)置,属明阳郡。治所即今贵州湄潭县。《元和志》卷30义泉县:“以带山泉为名。”武德中为牢州治。贞观十七年(643)属夷州。北宋属承州, 宣和三年(1121)废。古县名。隋大业十二年
北宋置,属永兴县。即今湖北阳新县东四十二里富池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湖北省阳新县东部、长江南岸。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富池,人口1.8万。镇以驻地名。1949年属阳新县第三区
清光绪九年 (1883) 改鸡笼厅置,属台北府。治所即今台湾基隆市。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被日本侵占,于1924年设基隆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基隆市。清光绪元年(1875年)于鸡笼港置
战国韩邑,后入秦。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南五十里。《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十三年 (前294),“向寿伐韩,取武始”。即此。西汉置武始县。古邑名。战国韩邑。在今河北省武安市南。《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十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以铁勒阿跌部置,属燕然都护府。其地在今蒙古国色楞格省哈拉河与鄂尔浑河下游一带。总章二年(669)属安北都护府。开元元年(713)改隶灵州都督府。侨治回乐县(在今宁夏吴忠市北)。
即今新疆和静县西北依克赛河,为开都河支流。《清一统志·喀喇沙尔》:巴伦裕勒都斯河“在喀喇沙尔西北。源出裕勒都斯地西南五百里,额什克巴什山西麓,东流一百二十里,南会特尔默哈达泉,又东七十里,南会布兰泉,
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汉书·郊祀志》 晋灼注: “荆山在冯翊怀德县 (今陕西大荔县东南) 也。
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嘉州。治所在平羌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二市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治平羌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乐山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