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罕岭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北。《资治通鉴》: 唐咸通元年 (860) 五月,“ (王) 式曰: ‘贼 (按: 指裘甫起义) 无所逃矣,惟黄罕岭可入剡’。……贼果自黄罕岭遁去”。即此。
古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沙溪乡境。唐咸通元年(860年),浙东裘甫为王式所败,自黄罕岭入剡县,即此。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北。《资治通鉴》: 唐咸通元年 (860) 五月,“ (王) 式曰: ‘贼 (按: 指裘甫起义) 无所逃矣,惟黄罕岭可入剡’。……贼果自黄罕岭遁去”。即此。
古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沙溪乡境。唐咸通元年(860年),浙东裘甫为王式所败,自黄罕岭入剡县,即此。
一名五弩山。在今山东胶南市西。《水经·胶水篇》: “胶水出黔陬县胶山,北过其县西。” 郦道元注: “ 《齐记》 曰,胶水出五弩山,盖胶山之殊名也。” 又 《寰宇记》 卷24密州诸城县:“胶山一名五弩山
明置,属定辽中卫。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西南连山关镇。明《辽东志》卷2:连山关在“(辽阳)城东南一百八十里,朝鲜入贡之道”。《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连山关在“司东南百八十里。地有连山,因名。朝鲜入贡
即三山。在今辽宁绥中县西。《辽史·地理志》来州:“有三州山。”《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三山,“《辽志》谓之三州山”。
亦名五将山、冯山。在今陕西礼泉县北三十里。宋敏求 《长安志》 卷16醴泉县: “武将山在县西北五十里。” 唐宝应元年 (762) 肃宗葬于此,名建陵。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榆亚暗沙西北25海里。实为一暗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马林诺暗礁。1947年改名玉诺礁。
在六朝台城南掖门外,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乾河沿南。《晋书·后妃传下》:“孝武帝立,宁康二年,以后母裴氏为广德县君。裴氏名穆,长水校尉绰孙,太傅主簿遐女……初穆渡江,遂享荣庆,立第南掖门外,世所谓杜姥宅云
在今河南浚县东古黄河上。《宋史·河渠志三》:政和四年(1114),孟昌龄献议导河大伾,可置永远浮桥,谓:“河流自大伾之东而来,直大伾山西,而止数里,方回南,东转而过,复折北而东,则又直至大伾山之东,亦
亦作化成县。北周大象二年(580)改梁广县置,为巴州、大谷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寰宇记》卷139化城县:“以县南三里化城山为名。”隋大业初为清化郡治。唐武德初复为巴州治。天宝初为清化郡治。乾元初
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禹迹山 “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明一统志》 卷68保宁府: 禹迹山 “旧传禹治水至此,故名。山有寺,因崖斲石为巨佛像,层楼覆之。泉出其
即觉巴拉士司。在今青海囊谦县西北觉拉乡,为玉树四十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