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七兵尚书

七兵尚书

官名。尚书省七兵曹长官。三国魏始置五兵尚书,掌管军事行政,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 部兵五曹。 晋朝分中兵、 外兵为左、 右曹, 实领七曹,但其长官仍沿称五兵尚书。十六国后燕始改此名。南朝多沿晋制,称五兵尚书,唯梁末侯景一度改此名。北魏定为官称。或说领七兵、骑兵、都兵、左右中兵、左右外兵七曹。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中,二十三年定为三品。北齐初沿置,后复改名五兵尚书。参见“五兵尚书”。


官名,为尚书省七兵曹的长官,也称七兵曹郎。三国时曹魏置五兵尚书,掌军事行政,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五曹。晋朝中兵、外兵分为左右曹,实为七曹。但仍称五兵尚书。十六国后燕始称七兵尚书。梁末侯景也曾用此名。北魏定为官名。其后或置或不置。见《通典·职官四·历代尚书》及同书的《兵部尚书》。参看“五兵”条。

猜你喜欢

  • 楚古

    官名。契丹北面官,掌北面官审讯犯人之事。

  • 宝文阁

    宋朝阁名。仁宗庆历元年(1041),以寿昌阁改名。嘉祐八年(1063)英宗即位后,藏仁宗御书、御制文集于阁内。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以英宗御书附于此阁,置学士、直学士、待制,恩数与龙图阁同。徽

  • 独立学院

    高等教育机关。见“大学”。

  • 清黄

    官吏审核制度。“清理贴黄”的省称。明朝清理文武官员名籍,文职官由吏部稽勋司主持,每年春秋二季进行。凡官员升调、改降,则续附转贴; 事故官员则揭去贴黄,另填事故册。武官三年一次,由兵部侍郎一人主持,都御

  • 干禄

    谋求禄位。《论语·为政》: “子张学干禄。”

  • 后典军

    官名。三国蜀置。统兵。后主建兴十二年(234),王平迁此职、安汉将军,副佐车骑将军吴壹驻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官名,三国蜀置,掌统兵作战或驻守。《三国志·蜀书·王平传》:“迁后典军、安汉将军。”

  • 巡对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令常参官每日二人引见,问以政事,谓之巡对。

  • 定州䌷绫局丞

    官名。 北齐置, 见“定州䌷绫局”。

  • 判宗正寺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二人,选宗姓两制以上充任,主管宗庙诸陵及宗室之籍。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宗正寺复以卿为长官,遂罢。官名。宋初宗正寺卿与少卿为寄禄官,置判宗正寺事二人为宗正寺的长官,以

  • 公府曹

    汉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下属职事机构统称。东汉太尉诸曹有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等。汉朝太尉、司徒、司空称三公,其府称公府,府中所属办事机构称曹。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