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下士

下士

①爵名。周朝官制士一级爵位的最低等。《礼记·主制》: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②新莽官秩名。《汉书·王莽传》始建国元年(后9): “更名秩百石曰庶士,三百石曰下士。”③官称。西魏、北周置。天官、地官等六府及下属诸司皆置,多为佐贰官。依职掌不同,各冠以所属官署之名,如“典庖下士”、“宫门下士”等。正一命。详见各条。④清末新建陆军中之低级官员。可充任陆军部及所属各司处之“录事”,从九品。宣统元年(1909),修正陆军官制,其马、步、炮、工、辎、警察各队及军需、军医、测绘、军乐等部门皆设此职。


官名,周天子和诸侯都置,士又分上中下三级,位在大夫下,府上。大夫为世族,不在选举之内;士为乡兴贤能,由选举产生。《周礼·天官·冢宰》:“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又)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王莽时指三百石俸的官员。《汉书·王莽传中》:“更名秩百石曰庶士,三百石曰下士,四百石曰中士,五百石曰命士。”

猜你喜欢

  • 护匈奴中郎将

    官名。东汉置,亦作使匈奴中郎将或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单于,参预司法事务,并助南匈奴防御北匈奴的侵扰。员一人,拥节,秩比二千石。设官府,官属不固定,随事而置,主要有副中郎将、副校尉、司马、从事、掾史等

  • 磨勘案

    官署名。①宋朝刑部都官司所属机构,掌役人及在京百司吏职考核之事。②宋朝大理寺左断刑所属机构,掌通知吏部等处改降犯案命官官职之事。

  • 守宫

    官名。西周置。掌守卫王宫。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守宫可能是世袭的官名”。官名。西周设置,《守宫盘》记“王在周,周师光守宫事,周师,不,易守宫丝束,蔖五,蔖二,马匹,毳布三,

  • 教官

    ①《周礼》叙述的负责民众教化的官僚机构。以司徒为官长。《周礼·地官·序官》: “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等。②学官统称。宋、元、明、清

  • 六厩令

    官名。西汉属水衡都尉,有丞。职掌皇帝六厩, 即未央、 承华、騊駼、 骑马、 辂軨、 大厩, 马皆万匹。成帝建始二年(前31) 省。官名。天子置六厩,各养马万匹,每厩置令、丞,掌管其厩。见《汉书·百官公

  • 刑狱参军

    “刑狱贼曹参军”或“刑狱贼曹参军事”省称。参见“刑狱贼曹参军”。官名。见“公府刑狱曹”。

  • 陵寝官

    有关帝王陵墓的官员称陵寝官。清朝设三陵总理事务大臣,初由盛京将军兼任,光绪三十年改由东三省总督兼任;设承办事务衙门大臣,主事,委署主事,还有读祝官、赞礼郎、关防官等。东陵、西陵设官大体与三陵相同。各设

  • 中军司

    即“中军师”。晋朝人修史时避讳改。

  • 职方下大夫

    即“小职方大夫”。

  • 尚方狱

    监狱名。南齐时京师有廷尉狱和尚方狱。《南齐书·到撝传》载:“撝颇怨望,帝令有司诬奏撝罪,付廷尉,将杀之。撝入狱数宿,须鬓皆白,免死,系尚方。”沈家本《狱考》按:“南齐时尚方盖有狱,故撝先系廷尉, 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