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东上閤门使

东上閤门使

官名。唐朝中期以后置,为诸司使之一,多以宦官充任。五代沿置,无职掌。宋初属横班诸司使,太祖乾德二年 (964) ,定其品秩视少监(四品)。常领本局之事,掌乘舆、朝会、游幸、大宴供奉之事,并赞引亲王、宰相、百官、蕃客朝见辞谢,纠弹失仪。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六品职事官,员三人,专领閤门之事。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名左武大夫,为武臣阶官,别置知閤门事领其职。辽太宗会同元年 (938) 亦置,掌东上閤门司礼仪之事。金朝切置二人,正五品,掌赞导殿庭礼仪,章宗明昌六年 (1195) 省一人,降为从五品。


官名。五代承唐閤门使之制,置东西上閤门使,宋沿置,为閤门司的主官,员额各三人,属横行正使。多以处外戚勋贵,为华要之职,待遇相当于文臣的侍从官。后渐无职掌,成为武臣迁转之阶,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东上閤门为左武大夫,西上閤门为右武大夫。辽金仍以东西上閤门使为东西上閤门司的长官,辽属门下省,金制东西上閤门使各二人,秩正五品,属宣徽院。参见“閤门司”。

猜你喜欢

  • 大内皇城使

    官名。即皇城使。

  • 稍伯下大夫

    即“小稍伯下大夫”。

  • 养象所

    官署名。宋朝太仆寺所属机构,掌豢养驯象。官署名。宋置于玉津园东北,掌豢养驯象。每年四月送象于应天府宁陵县西汴北陂放牧,九月复归。每年由玉津园布种象食茭草十五顷。

  • 印铸局局长

    官名。清末责任内阁属官。宣统三年(1911)四月设责任内阁。始置。一人,简任。承总理大臣之命管理局务,并监督指挥所属各官。

  • 竖宦

    宦官的泛称。《后汉书·皇甫嵩传》:“且今竖宦群居,同恶如市,上命不行,权归近习,昏主之下,难以久居。”

  • 大同路采砂所

    官署名。置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管大同民一百六户,采夏水玉砂,起运大都,供玉工磨雕。置大使一员。隶将作院。

  • 算学

    学校名。隋朝置为国子学之一,设博士一人,掌教授学。唐初废。高宗显庆元年(656)复置,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太史局。龙朔二年(662)复置,属国子监。设博士二人,从九品下; 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官子

  • 马军都虞候

    官名。宋朝侍卫亲军马军司置一人,位在副都指挥使下。南宋时,定为从五品。每军亦置,位在军都指挥使下。

  • 五威中郎将

    官名,西汉末年更始所置。掌征伐。《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更始封)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

  • 陵河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四班,拟伏波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班阶略提高,改拟光烈将军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