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
① 举荐。汉朝用为选官主要途径。后世因之。有察举、荐举、奏举等名目。② 宋朝科举制度,举人参加乡试或省试一次,作为一举。一举约三年。凡举人应试,均需登记举数。乡试达到一定举数,可免一解或永免文解,直赴省试; 省试达一定举数,可享受特奏名待遇。金制,举人参加乡试、府试、会试、御试,各为一举,四试终场为四举。若御试下第,再赴御试则为五举。四举终场者与五举人,止试赋诗。元朝,三年开试一次科场,举人参加乡试、会试、御试一次为一举,试场内违制者,殿二举。
① 举荐。汉朝用为选官主要途径。后世因之。有察举、荐举、奏举等名目。② 宋朝科举制度,举人参加乡试或省试一次,作为一举。一举约三年。凡举人应试,均需登记举数。乡试达到一定举数,可免一解或永免文解,直赴省试; 省试达一定举数,可享受特奏名待遇。金制,举人参加乡试、府试、会试、御试,各为一举,四试终场为四举。若御试下第,再赴御试则为五举。四举终场者与五举人,止试赋诗。元朝,三年开试一次科场,举人参加乡试、会试、御试一次为一举,试场内违制者,殿二举。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仆寺右牝署,设都尉。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朝十六卫之一,高祖武德五年(622)改左御卫置,设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掌宫禁宿卫,大朝会则被青甲铠、弓箭刀楯旗等,为左厢仪仗,次立左威卫之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
官署名。隋朝始置,有开府一员,掌斥候伺非; 又有长史、司马及功仓兵骑诸曹参军事,法铠等曹行参军各一员、行参军三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开府为率,并置副率。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太子左清道卫
郡守(太守)属吏的泛称。秦和西汉郡守属吏有丞,为郡守之副;边郡有长史,掌兵马;郡尉佐郡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汉景帝中二年改称都尉。到东汉,郡太守的属吏除丞(边郡丞为长史,掌兵)、都尉外,还有功曹史
官名。为行人司的副长官,见“行人司”。
自战国实行郡县制度起,县的行政长官自来都兼理司法,一县钱粮的收入和审案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县行政长官的政绩的主要标志。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根治了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就是巧妙地行使了县令的审判权。自汉至南北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未载,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定为从五品上。东汉献帝初平元年陶升自称平汉将军。凡将军皆掌伐。《后汉书·袁绍传》:“贼有陶升者,自号平汉将军。”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五卫之一。秩正三品。掌汉军万名。置营于武清、香河、宝坻,衙司设在大都丽正门内。设官与下属机构同左、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设卿、少卿、丞等官。下设左右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司程,典簿,副提举,军需库大使、副使等。掌工程建造诸事。洪武元年(1368)隶工部。初正三品。六年改正六品,下设营造
官名。北齐司州有东西二市,置东西二市署以管理市场贸易。主官有令及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