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乡吏

乡吏

春秋战国乡一级行政官员统称。《管子·大匡》: “凡庶人欲通,乡吏不通七日,囚。”


乡一级行政官员的总称。《管子·大匡》:“凡庶人欲通,乡吏不通七日,囚。”注:“庶人有所陈诉通于君,乡吏抑而不通(报),事经七日者,囚其吏。”汉朝的乡吏,有乡有秩、乡啬夫、乡游徼、乡佐等,也称乡部吏。《汉书·尹赏传》:“与乡吏、亭长、里正、伍人,杂举长安中轻簿少年恶子。”参看“乡三老”条。

猜你喜欢

  • 都邑

    政区名。都所指为:(1)大邑。《广雅·释地》: “五里为邑,十邑为都。”王念孙《广雅疏证》认为是虞夏的制度。商代畿内外就有不少都邑,西周时“都”为卿大夫的采邑,其规制小于国。《左传·隐公元年》:“大都

  • 王国典卫

    官名。隋于诸王国置典卫,唐沿置于亲王国,员额八人,掌守卫、陪从。

  • 御史长史

    官名。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置长史如中丞,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故。元寿二年(前1)更名御史中丞为御史长史。东汉复名御史中丞。至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复置御史大夫,并置长史,然

  • 平胡中郎将

    官名。南朝齐置。《南齐书·王玄载传》: “以玄载士望,板为徐州刺史、持节、监徐州豫州梁郡军事、宁朔将军、平胡中郎将。”

  • 胥附

    官名。新莽太子四友之一。始建国三年 (后11) 置,秩大夫,以故尚书令唐林任之。官名,王莽置,为太子四友之一。王莽以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博士李充为奔走,谏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谓之太子四友

  • 德木齐

    封号。清朝藏传佛教职任喇嘛。位在副达喇嘛之下,格斯贵之上。于北京、盛京、热河等地各设若干人。分掌佛教寺庙事务。

  • 主上

    古代臣下对国君或帝王的称呼。《韩非子·孤愤》: “是以国地削而私家富,主上卑而大臣重。”《史记·吴王濞列传》: “今主上虽急,固有死耳。”臣下对国君或皇帝的称呼。《韩非子·孤愤》:“是以国地削而私家富

  • 辀人

    官名。周朝置。掌制作车辕。《周礼·冬官·考工记》: “辀人为辀。”郑玄注: “辀,车辕也。”

  • 河南牧

    官名。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洛州为河南府置,以亲王遥领之,从二品,掌宣德化,岁以上佐巡属县, 观风俗、 录囚、 恤鳏寡; 天宝元年(741)改名东都牧。宋朝不常置,北宋前期为二品官。官名。唐显庆二

  • 行在吏部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中于北京置。为行在六部之一,置官如六部之制。因明成祖朱棣本人常驻北京,故行在六部已行使六部职能。十八年定都北京,以六部官属移之北,不称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